4月 11 日,印尼颁布了两项与煤炭和矿产采矿权税收以及非税国家收入相关的法规,将于 4 月 26 日生效。
根据新法规,煤炭相关采矿权税率将依据发热量和开采方式的不同,采用累进式税收政策,并与印尼发布的煤炭参考价(HBA)相挂钩。
当 HBA 价格高于 90 美元/吨、高位发热量在 4200-5200 大卡之间时,矿商需缴纳的税率较原先将增加 1%,对于露天煤矿而言,税率为 5-13.5%不等。
印尼能源与矿产资源部长指出,“调整采矿权税,当煤炭和矿产商品价格上涨时,国家也应该获得更多收入;当价格下跌时,政府也不会给矿商增加负担。”
2024 年,印尼矿产和煤炭行业的非税国家收入达 140.5 万亿印尼盾(83.3 亿美元),占印尼非税国家收入的 52.1%。
为规避税率压力,部分矿商可能会转向国内供应,但印尼市场的消化能力仍是不确定因素,可能引发减产、产能限制的风险。
4月15日,印尼将5300千卡等级煤炭的基准价格设定为每吨78.46美元,将4100千卡等级煤炭的基准价格设定为每吨50.07美元,于4月下半月开始实施。
过去印尼的出口商可以按国际指数定价,现在必须跟着政府定的价格走,否则直接吊销出口执照。
这个HBA价格可不是随便定的。印尼能源部把开采成本、环保费用甚至官员口中的“国家尊严”都算进了定价公式。比如这次5300千卡的78.46美元定价,就比纽卡斯尔期货价高出13美元,相当于每船货多收260万美元。
中国买家第一个坐不住了。广东某电厂采购经理算过账:如果煤价真涨20%,他们每年要多烧掉7亿元。更麻烦的是,电厂锅炉都是按印尼煤的特性设计的,换成澳洲煤得花2亿改造设备。
印尼矿主们也在叫苦连天。一家中型煤矿老板透露,新政让他们的出口报价比澳洲同行贵15%,日本客户已经转头去找俄罗斯卖家。在他的仓库里堆着30万吨卖不出去的煤,每天光仓储费就要烧掉5万美元。
这场价格博弈早有预兆。去年印尼能源部长就放狠话:“我们不是国际乞丐,凭什么让伦敦交易所定价? ”当时没人当真,直到今年3月政府突然冻结了17家违规定价的煤矿出口许可。
国际海运市场已经出现诡异现象。4月初,一艘载着印尼煤的货轮在广东外海漂了整整两周——买家想等政策松动再卸货。而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的运煤船队,突然比平时多了三成。
最惨的是东南亚小国。越南某水泥厂刚和印尼签了年度合同,现在要多付1400万美元。厂长苦笑着说:“要么关门,要么去黑市找煤——但那里价格更离谱”。
中国也不是完全被动挨打。江苏某电厂悄悄启动了B计划:把10%的采购量转向蒙古。新开通的策克口岸铁路,让蒙古煤到厂价比印尼煤还便宜3美元。
印尼国内同样暗流涌动。东加里曼丹的矿工们发现,政府给的“底价”根本覆盖不了开采成本。有矿主开始往煤里掺石头充数,这种劣质煤正在黑市上疯狂流通。
这场价格战争还触发了连锁反应。国际煤价出现罕见“双轨制”:印尼HBA价高高在上,纽卡斯尔指数却跌至85美元。贸易商们趁机玩起套利游戏,把澳洲煤伪装成印尼货倒卖。
中国海关数据透露玄机。3月份印尼煤到港量环比暴跌22%,创下五年最大跌幅。但诡异的是,同期蒙古煤进口暴增40%,连南非煤都多了15%。
印尼官员还在嘴硬。能源部发言人宣称“市场需要时间适应”,但私下承认已有三家国企煤矿申请减产。这些企业的库存积压量,足够给雅加达全城供电三个月。这场豪赌最讽刺的地方在于:印尼想多赚钱,结果可能赔得更惨。
财政部原本指望HBA新政能多收24亿美元矿产税,但若出口量腰斩,实际税收反而会少30%。
全球能源市场正在重新洗牌。当印尼煤失去价格优势,澳大利亚的煤矿股票一周暴涨12%。而中国山西的煤矿老板们,正连夜给沿海电厂打电话推销“国产优质煤”。
这场由印尼掀起的煤炭战争,没有赢家只有幸存者。从广东电厂到加里曼丹矿场,从国际货轮到黑市贩子,每个人都在寻找新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