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方港煤炭库存持续增加,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3000万吨以上、甚至是3100万吨以上的绝对高位,3月16日达到3165.57万吨的历史高位,同比增量十分明显,给本就表现不佳的港口动力煤带来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从3月中旬开始,尤其是4月份大秦线检修以来,在产地发运减少,下游拉运持续,以及港口疏港措施实施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北方港煤炭库存持续下降,并于4月9日跌破3000万吨的节点,至2983.12万吨。
但好景不长,之后库存走势虽有波动,但并未继续向下,而是再次反弹攀升,甚至是直线上升,并于4月14日再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14日北方港库存3211.38万吨,较4月9日增加228.2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968.68万吨。其中秦皇岛港库存670万吨,较4月9日增加40万吨;黄骅港库存227.48万吨,较4月9日增加59.36万吨。
库存的增加与本轮冷空气大举南下带来的大风天气直接有关。4月12日开始,随着较强冷空气的快速东移南下,叠加出海气旋,渤海、黄海、东海出现大浪到巨浪过程,致使国家海洋一度发布海浪黄色警报。
在这一背景下,中转港普遍封航,部分港口累计时长超40小时。其中秦皇岛港封航时长9小时39分钟;黄骅港第一轮封航时长36小时50分钟,第二轮从13日21点开始,至今尚未结束;国投京唐港第一轮封航11小时50分,第二轮30小时,第三轮10小时30分;曹妃甸二期和华能港区自11日23点10分开始封航至今。
封航就意味着船只将进港避风,影响港口锚地船舶数量增加。中国煤炭资源网数据显示,近日,北方港合计锚地船舶已升至95艘,较4月上旬的70多艘增加明显。
不过冷空气影响已接近尾声,后期随着海浪影响的减弱,北方港将陆续解封,船舶自由进出后,港口调出也将恢复常态。
而大秦线检修还在持续,同时产地发运倒挂情况也在延续,加之港口成交不易,以及部分铁路运费措施的调整,预计北方港调入端将延续中位水平,难有明显增量。
调出端来看,当前处于电煤需求传统淡季,在新能源发电量持续大幅增长,以及水电出力增强的情况下,火电厂出力空间有限。但在电厂库存持续下降,进口煤价格优势削减,非电行业存在需求改善预期的背景下,港口调出或将回归之前略高于调入的状态。
因而,封航解除后,预计北方港调出将恢复,库存走势大概率将延续之前的下降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