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压力紧逼
燃油车降价趋势明显
4月11日,齐鲁春季车展现场,关注燃油车行情已久的市民张先生在多个展台徘徊,对日产、丰田、马自达的燃油车以及比亚迪等新能源车进行了反复对比。“车展上的优惠力度确实较大,但今年新能源技术可能会有新动作,比如半固态电池进一步落地,燃油车的价格或许会继续降。”像张先生一样,认为燃油车会继续降价而“持币观望”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已拿下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呈现“步步紧逼”的态势,这对燃油车市场造成了挤压。
还有部分消费者担心燃油车市场可能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近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表示,目前燃油车产销量及盈利率大幅下降,产能大量放空。
“产能过剩导致市场供大于求,车企为了消化库存,降价成为一种常见手段。”在齐鲁春季车展现场,一位汽车博主表示,从生产成本分析,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提升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燃油车制造成本逐渐降低,这也为价格下降提供了空间。
降价潮热度渐消
后续余地还有多大?
然而,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燃油车继续大幅降价的空间有限。“从目前市场情况看,降价潮已呈现大幅降温态势。”在齐鲁春季车展马自达展台,销售人员介绍,今年3月份降价车型数量只有23款,比去年3月份的51款大幅减少,“燃油车降价潮已有降温趋向”。
一位分析师认为,随着国家报废更新的促销补贴力度强化和市场回暖,后期价格战的压力会相对减缓,这意味着燃油车进一步大幅降价的可能性在降低。在车展现场,一位销售人员坦言,他们在车展上打出7.99万元的“一口价”,已比指导价低3万元左右,“即使再降价,幅度也不会太大”。
“中低端车型的价格应该基本已经探底,高端车型虽然还有一定降价空间,但预计最多也就在10%左右。”在齐鲁春季车展参展商孙先生看来,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许多燃油车价格已接近成本线,过度降价会损害车企利润和品牌形象,不利于长期发展。
记者发现,凭借稳定性好、技术成熟等特点,燃油车仍占有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数据显示,从2024年12月起,燃油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从低谷触底反弹,连续三个月突破50%的分水岭,今年1月更是攀升至58.5%。
有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2025年车企在价格层面或许不会有大动作,不过可能会用其他促销方式来弥补。比如在售后方面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如延长质保期、提供免费保养、24小时救援等。此外,还会推出个性化购车方案,如针对年轻消费者推出定制化车型配置等。
燃油车“内功深厚”
基础盘仍旧稳定
在新能源汽车成为行业焦点的当下,车展现场的燃油车区域同样人气不减,不少人仍将燃油车作为购车首选。
12日下午,在车展现场,记者看到一汽丰田、广汽本田等传统燃油车品牌的展位前,聚集了不少消费者。在长安马自达展台,正在看车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一直倾向于燃油车,感觉技术成熟,开起来心里踏实。“我经常跑长途,燃油车加油方便,不担心续航问题。”
为什么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今天,仍有不少消费者选择燃油车?一位从业人士告诉记者,燃油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已相当成熟,消费者对其质量和稳定性有较高信任度。像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高品质的形象。同时,燃油车加油便捷也是“加分项”。
此外,在保值率方面,燃油车优势也很明显。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4年9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显示,燃油车三年保值率都在50%以上,而同年限的纯电、插电式混动车型,保值率仅约46%。
消费者选择趋于多元
更多从自身需求出发
“现在燃油车价格走向不明,那还不如‘早买早享受’。”消费者王先生表示,现在对燃油车价格猜测较多,到底是一降再降还是“触底反弹”,目前还不明确,自己干脆根据需求果断下单。
业内专家认为,汽车市场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不可阻挡,但燃油车也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两者将共同存在,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目前燃油车市场为了应对竞争,部分车型优惠力度较大,但价格是否继续下降,目前尚无定论。最终价格走向,将取决于市场竞争、生产成本、消费者需求等多种因素。
在齐鲁春季车展现场,多位消费者表示,他们购车时,会根据自身家庭条件、使用场景以及经济状况等因素,理性作出选择。
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从目前市场情况看,对车企而言,如何在价格策略和产品竞争力之间找到平衡,才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2025年燃油车的价格走势虽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整体上会朝着更加稳定、理性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