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能源
  • 太阳能
  • 华能乌沙河下寨光伏项目:北回归线上的“新”绿洲

华能乌沙河下寨光伏项目:北回归线上的“新”绿洲

2025-04-09 11:31:11 中国能源新闻网   作者: 孙贺 申鑫 郑妍钰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澜沧江一路奔流至此,孕育了旖旎风光,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清洁能源。
 
从景洪市驱车近3个半小时,沿蜿蜒山路盘旋而上,就来到了勐腊县易武镇曼腊乡,一排排蓝色光伏板整齐排列在山坡之上,与远处的雨林交相辉映,这里就是华能乌沙河下寨光伏项目现场,也是西双版纳州目前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电站。今年3月,随着该项目全容量并网投产,华能在西双版纳州的新能源项目投产装机容量突破百万千瓦大关,占西双版纳州新投新能源装机总量的93.75%。
 
闯关夺隘中的“华能速度”
 
今年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八,华能澜沧江公司景洪电厂基建专班现场负责人陈阳已带领团队出现在了项目建设现场。
 
“往年工人们都要正月十五才复工,但今年一季度是项目建设高峰期,大家憋足了劲儿冲刺全容量投产,都提前到位了。”陈阳说。
 
华能乌沙河下寨光伏项目位于山地丘陵地带,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期重叠漫长的热带雨林雨季,为此,项目团队开创了“旱季冲刺+雨季备料”的错峰作业模式,将有效施工时间提升了40%。但即便如此,2025年初,项目仍有约50%的光伏板尚未铺设,开关站的设备调试工作也刚刚开始,一季度成为决战决胜全容量投产的关键时期。
 
对此,项目团队抢抓有效施工时间,将需要光照条件的光伏板铺设安排在白天,协调电缆敷设人员夜间进场,边开挖边回填,等到了早晨,道路早已恢复如初。
 
“二次回路故障,信号不明显,位置隐蔽,无法排除故障。”建设现场,华能景洪电厂的专家项超正在仔细排查二次回路遇到的问题。
 
华能乌沙河下寨光伏项目新建一座220千伏升压站及配套输变电系统,40多个控制柜和超16000多条二次回路的调试工作容不得一点出错。
 
“最自豪的还是我们打造的‘网格化+模块化’创新管理模式。”陈阳指着施工平面图说。项目团队将3160亩施工区划分为48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属施工团队。施工高峰期超1200人同时作业仍井然有序。这种创新管理模式,使基础浇筑与组件安装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最终创造了乌沙河下寨光伏项目7个月全容量投产的“华能速度”。
 
智慧博弈中的创新发展
 
“说实话,有时候我都不敢相信,去年这个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回忆起建设历程,陈阳感慨万千。
 
物资运输曾是建设过程中一大难关。华能乌沙河下寨光伏项目进场道路原本都是乡村小路,尽管项目团队对道路进行了拓宽修缮,但腹地仍有很多地方无路可走。为此,项目团队可谓是“骡马运输队+工业级无人机+山地溜槽”轮番上阵“接力”。
 
“最难走的3公里陡坡,我们先用溜槽分段输送混凝土,再人工搬运浇筑基础,最后用无人机‘空投’组件安装,化整为零,终于搞定了30.5万块光伏组件。”陈阳笑着说。 
 
项目团队的创新智慧远不止于此。通过华能景洪电厂基建专班成员付烈坤展示的一组现场对比照片,可以清晰的看到,项目施工前的当地原始植被与现在的复绿情况几乎看不出差别,这都得益于项目创新采用的“小蜜蜂”微型钻孔技术,有效避免了对植被造成破坏。监测数据显示,项目区土壤含水率保持稳定,周边生物多样性未受影响。
 
3月10日,华能乌沙河下寨光伏项目15万千瓦全容量并网投产,成为西双版纳州目前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电站,预计年发电量可达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5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38万吨。夕阳西下,光伏板反射的余晖将整个山谷染成了浪漫的金色,希望的田野正在蓬勃生长。
 
华能澜沧江公司坚持水电与新能源并重发展,立足调节电源一个“点”,贯彻澜沧江发展一条“线”,铺开流域多能互补一体化开发“面”,加快推动澜沧江水风光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开创了规模化、集群化绿色发展新格局。今年以来,华能澜沧江公司以“开局决战、起步冲刺”的过硬作风,创新实干、担当作为,推动营业收入、利润等经营指标全线飘红,顺利实现生产、经营、发展“开门红”。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光伏项目,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