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市场压力催生规则修订
受中国市场需求疲软影响,蒙古边境口岸煤炭积压问题加剧。为提振出口活力与买方参与度,蒙古证券交易所近期修订矿产品交易规则,重点引入价格指数化机制并调整支付方式。3月27日,蒙古证券交易所召开说明会,财政部长、交易所代理CEO及逾70家国内外矿业企业代表参会,50余家买方企业亦提出改革建议。此次修订基于此前与50余家买方的意见征集,旨在平衡市场供需矛盾。
规则修订的核心内容
1. 价格指数化:对冲市场波动风险
指数构成:煤炭定价将参考6大指数,包括CCI甘其毛都原煤(占比20%)、CR炼焦煤综合指数(30%)、CR主焦精煤生产地指数(25%)、柳林4号焦原煤价格(10%)、MB 炼焦煤指数-京唐港HCC CFR(5%)及普氏HCC 64 Mid Vol中国CFR(10%)。
调整机制:长期采购合同(12个月)从第3个月起,价格将根据指数动态调整,避免因煤价下跌导致合同执行风险。
蒙古证券交易所代理执行董事布·多勒衮指出,此举旨在应对中国需求波动对蒙古煤炭价格的直接影响,增强定价透明度与市场适应性。
2. 支付方式灵活化:降低交易门槛
旧规则:买方需支付100%预付款后,卖方才会启动煤炭运输。
新规则:允许买方预付部分款项,剩余金额可通过担保形式分期支付。此举旨在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交易所交易。
规则修订的驱动因素
蒙古财政部部长包·扎布赫朗强调,交易所需确保长期稳定运营。2025年前三个月,交易所煤炭交易量下滑,但口岸过境量保持正常。若交易所交易持续低迷,库存消化后出口量将面临断崖式下跌风险。为此,蒙古政府同步降低铁路运输成本50%,提升其对公路运输的竞争力,以加速煤炭流通。
行业反馈:多方共赢的积极信号
买方视角:内蒙古某贸易公司表示,价格指数化与灵活支付降低了买方风险,更符合国际市场规则,有利于长期合作。
卖方视角:蒙古珍宝塔本陶勒盖公司指出,此前交易所定价机制僵化,脱离市场价格,新规则将推动卖方主动对接买方需求,增强销售灵活性。
第三方评价:经纪公司Golomt Capital LLC认为,改革平衡了买卖双方利益——买方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卖方加速去库存,最终将提振蒙古煤炭出口竞争力。
挑战与应对
当前,中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蒙古企业需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营销”。蒙古珍宝塔本陶勒盖公司强调,若甘其毛都口岸积压煤炭无法及时消化,将直接影响交易所活跃度。为此,蒙古已与17家买方企业协商,要求煤炭报价贴合当前市场价格,以加速库存周转。
结语
此次规则修订标志着蒙古煤炭交易体系向市场化、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通过价格动态调整与支付方式优化,蒙古有望缓解库存压力,激活买方参与度,最终实现出口量与市场话语权的双重提升。未来,如何平衡政策落地与买方实际需求,将成为规则改革成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