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770.7万辆,同比增长24%;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58.8万辆,同比增长6.9%;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市场渗透率为40.9%……在3月29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高层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数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到新车总销售量的40.9%;公用充电桩保有量357.9万台,私用桩保有量923.9万台;50多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道路测试示范,开放测试道路达到32000多公里……
“我国新能源汽车能够持续发展,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协调、共同发展。”万钢说,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我们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和智能驾驶等基础设施都是协调推进的。他强调,在智能网联化建设方面,要继续以深层化的人工智能发展构建云端计算平台,使云端计算平台与车端协同,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具身智能。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千万辆,意味着行业进入市场驱动的稳定发展阶段。如何继续巩固和发展这一成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给出建议,要坚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不动摇,继续强化顶层规划指引,稳固生产、消费等方面预期。同时,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特别要加速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继续完善充电设施、金融保险、维护维修、二手车交易、电池回收再利用等服务体系,并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与清洁能源的对接等。
过去一年,汽车行业虽取得一系列新成绩,但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国际上,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关税壁垒增多,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内卷式竞争问题突出,矿产资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支撑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破解这些难题,辛国斌建议汽车行业企业着重把握好四个转变:从注重规模增长向注重规模和效益双提升转变,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底层技术创新转变,从汽车产业向多产业融合转变,从单纯出售产品向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转变。
转变正在加速到来。记者在会议期间获悉,国务院国资委下一步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苟坪演讲中提到,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加速变化与重塑的关键时期,要稳步推进整车央企战略性重组,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世界一流汽车集团,推动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支持中央汽车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构建全球化运营体系。
苟坪透露,国务院国资委将坚定不移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一方面,启动实施“央企产业焕新—新能源汽车布局发展行动方案”,另一方面,优化出资人政策供给,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本次高层论坛聚焦“夯实电动化 推进智能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主题,智能化成为现场嘉宾关注的热点话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郑备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发展,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技术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孕育着颠覆性变革,必须强化创新意识,依靠技术赋能推动产业稳健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着力夯实新能源汽车技术基础,支持企业推进整车及动力电池、驱动系统、底盘车身、智能驾驶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创新,加快固态电池研发攻关和高级别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试点,提升汽车芯片和操作系统的供给能力。
“全球汽车行业正经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方向,而人工智能是推动智能化的强大动力。”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认为,没有安全保障的汽车智能化如同空中楼阁。只有构建坚实的技术底座,才能为用户创造更安全、更智能的出行体验,有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没有智驾能力就没有参与未来竞争的入场券。”在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高锐看来,当下,立体出行正逐步打破传统产业生态边界。全国两会期间,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备受关注,它们与智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互通、供应链共享、生产工艺复用,呈现出加速融合趋势,逐渐形成以往单一产品难以实现的海陆空一体化新生态,有望释放出超过10万亿的市场空间,重塑全球科技竞争版图。
对此,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持相同观点。“我非常看好未来10—20年全球飞行汽车,也就是低空飞行市场的发展前景。”他预测,飞行汽车市场在未来20年可能会达到2万亿美元,这无疑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