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川南页岩气的“极限”探索

2025-03-27 16:28:27 西油记
3月26日,西南油气田公司长宁H35平台,两部钻机冲破氤氲的雾霭,带着各自的任务在川南页岩气探索“极限”一词的边界。“这里正在进行井工程极限投控降本‘组合拳’的试验。”西南油气田长宁公司地质工程部副主任代锋话语间透露着期待,如果试验成功,可节约井工程投资成本8%至10%,对实现页岩气高质量规模效益开发来说,将是里程碑式的技术进步。
 
西南油气田公司是国内最早勘探开发页岩气的企业之一,而长宁公司是国内首家企地合资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公司,其见证了我国第一口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页岩气水平井宁201-H1井的诞生,经历了长宁页岩气从无到有再到快速建成50亿方年产量并持续稳产多年的辉煌历程。“但随着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深入,地下资源品质逐渐下降,开采难度日益增大,实现规模效益开发挑战重重,必须探索新的路径。”代锋介绍。
 
自2018年以来,按照西南油气田公司统一部署安排,长宁公司科学谋划,提出了井工程控投降本“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在总承包模式下,探索技术日费制,建立技术模板,科学指导区域提速;第二步是试验、推广钻井日费制管理模式,迭代升级阶梯日费制,建立甲乙双方互利共赢机制,整体推进钻井提速;第三步则是试验探索井身结构“瘦身”、滚动负压振动筛、工程箱体+常规定向替代旋转导向工具、“水基替代油基”钻井液等一系列革命性技术,从技术源头提速提效。经过多年应用,单项技术逐一取得成功,区域井均钻井周期从2020年前的88天缩减为目前的55天,故障复杂率降低50%以上,标准井单井投资控降15%以上,长宁区块整体产能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实现了区块整体规模效益开发。
 
为了探索井工程极限控投的“下限”,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长宁公司科学论证开展控投降本“组合拳”集成试验,长宁H35平台成为“幸运儿”之一,双钻机4口井同步开展两组试验,一组负责试验“水基替油基”钻井液技术,另一组肩负“井身结构瘦身+滚动负压振动筛”等组合技术试验的任务。
 
宁军是渤海钻探四川页岩气项目管理部副经理,“水基替油基”的首次试验就在他的队伍开展,宁军对此十分关注,在他看来,试验的成功不仅可以节省钻井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如果使用水基钻井液能打完目的层水平段,这将是一次跨越式的进步。”
 
“当然创新试验也是可能失败的。”长宁公司地质工程部主任杨扬坦言,每一步改变都是破茧,既可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成长,也会伴随不确定性和困难。好在他们的想法得到了西南油气田大力支持,在“不要怕失败,大胆往前冲”的信念下,长宁公司与建设各方携手前进、拼劲十足。“我们也会充分论证,做好设计,全力确保组合试验取得成功。”
 
好消息很快传来。3月9日,随着长宁H31-S2井顺利完成油层套管固井,长宁公司第一个试验控投降本“组合拳”的平台——长宁H31S平台两口井实现平均钻井周期44.7天,预估井均钻井投资较批复概算控减11%,单井可以实现效益开发,标志着长宁公司井工程试验极限控投降本取得实质性突破。
 
作为组合试验的第二个平台,长宁H35平台也将在近期交出答卷。代锋预感成功的希望很大,他期待着井工程技术的这次极限探索能成为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推动川南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加速向前进。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川南页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