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运输
  • 3·17蒙古议会:中蒙口岸协议冲刺煤炭出口,500万吨大单能否破局?

3·17蒙古议会:中蒙口岸协议冲刺煤炭出口,500万吨大单能否破局?

2025-03-14 09:44:05 今日智库   作者: 今日智库 贾娜   

3月12日,蒙古国工业和矿产资源部长Ts. Tuvaan宣布,内阁已决定将《中蒙嘎顺苏海图——甘其毛都口岸连接协议》提交议会审批。作为2025年春季例会的首个审议事项,这项包含跨境铁路、煤炭贸易、矿山产能"三位一体"合作的协议,将于3月17日国家大呼拉尔复会后启动表决程序。

在出口数据持续承压的背景下,这份协议的推进显得尤为迫切。蒙古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前两月煤炭出口量同比下降3.5%至1020万吨,截至3月12日煤炭出口1240万吨,完成年度出口目标不足15%。叠加国际煤炭价格下行压力,蒙古财政面临双重挤压。为此,政府专门成立由财政部长B. Javkhlan牵头的"矿业出口攻坚组",试图通过扩大煤炭、铜、黄金等战略资源出口缓解财政危机。

从当前产能看,前两月煤炭超产9.5%(实际产量1150万吨/计划产量1050万吨)、铜精矿超产10.6%(实际产量28.1万吨/计划产量25.4万吨)的亮眼数据,与黄金价格倒挂形成的套利空间(预算价1150美元 vs 市价2900美元),为出口提振提供了现实基础。但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煤炭出口受制于中国市场需求波动,铜矿产能受基础设施制约,黄金开采则面临技术升级压力。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协议框架下的中蒙煤炭贸易合作。待议会批准后,蒙古国有企业ETT将与中国国家能源集团签署供销协议(预计2025-2029年贸易量共2700万吨,其中前三年500万吨/年,后两年600万吨/年),相较于分散的贸易出口,这种锁定大客户的订单模式更具确定性,该协议若能落地,可望贡献蒙古年度煤炭出口目标的6%。

但今日智库认为,目前蒙古矿业突围仍面临一定考验:其一,煤炭"以量补价"策略需依托中国市场需求韧性,只有当蒙煤性价比持续优于澳洲、俄罗斯等其他海运煤时,出口放量才能转化为实际收益;其二,铜、黄金等产品虽利润空间可观,但受制于现有产能和运输瓶颈,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替代效应。相较而言,国家能源集团的500万吨订单或将成为最具确定性的突破口,有望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的出口困境。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中蒙口岸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