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思污染事故 查环境违法

2010-08-09 09:40:48 中国环境报

连串的化工石化企业突发性事故,再一次让人感到重化工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性。同时,环境执法必须加强。因此,各地纷纷开展了拉网式的环境执法检查。另一方面,政府要集中民智、凝聚民力、体现民意,就要让公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环保工作上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日显重要。

污染事件频发引人深思

近来环境风险事故频发。从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到大连市输油管线爆炸,并引发原油泄漏;从南京的化工厂爆炸到吉林省两化工厂7000多只化工物料桶冲进松花江,中国江河沿岸重化工企业布局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反思。

7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发文指出,连串的化工石化企业突发性事故,表明环境风险累积、化工布局亟待调整。文章指出,目前环境保护部已经考虑到要对高污染高风险企业工业布局进行调整,将来的趋势将是远离城市建设工业园区,进行集中式布局,对于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搬迁。文章还说,与人们希望化工厂离水远些的愿望相违背,绝大部分化工企业需水量巨大。如果这次7000桶的事件要找原因的话,还是得回到化工企业的工业布局上。

同日,法制日报发表的题为“还有多少居民生活在环境风险中”的文章说,南京的这场爆炸,警醒我们“居民保卫工厂”的狂热大戏当休矣,城市规划该清醒了,高风险的落后企业该转型了——更重要的是,公民免于环境风险的权利与自由该有尊严了。

而当日这家媒体发表的另一篇题为“谁在为紫金矿业暴富支付成本”文章指出,十余年来,紫金矿业不断刷新着它的暴富神话。而暴富的成本却一再以污染的形式压在紫金山周边的生态环境、村庄百姓和地方财政身上。此类污染事件一再发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像美国对待BP(英国石油公司)一样,追究它的责任。分析人士称,紫金矿业污染事件与大连油管爆炸事件一样,必须明确企业的赔偿责任。

7月31日,新华网以“松花江物料桶事件暴露中国重化工企业布局环保沉疴”为题的文章分析指出:“化工企业分布离人口聚居地、水源地较近,一旦发生重大环境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生态影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郑沪生说:“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加剧了事故的危害性,常常会使化工厂的一般事故威胁到城市与河流的安全。”中新网、中经网、人民网、国际在线、中工网、环球网、中广网、搜狐、新浪、网易、东方网、西部网等媒体纷纷转载了这篇文章。

8月2日,广州日报发表了“环境治理需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署名评论说,环境问题错综复杂,表面看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副产品,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矛盾冲突的结果。一方面,我国目前的体制仍然是赶超式的压力型体制,社会发展的目标偏重于经济增长尤其是GDP的增长,生态赤字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尤其是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化工业,加剧了能源和资源消费速度,破坏了生态环境。这是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理环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日,《财经国家周刊》的一篇题为“紫金矿业:低成本的诅咒”一针见血地指出:一场环保危机将国内最大黄金企业紫金矿业多年来低成本、高污染的破坏性经营模式,暴露在公众面前。紫金矿业所有环保问题都与其低成本经营模式有关,而在上杭之外,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亦擅长经营政府关系,这也是其屡犯不改的本钱所在。

拉网式检查防范于未然

针对近来污染事件频发的特点,各地纷纷加大了环境监管的力度,认真排查环境风险践行环保,媒体也立即跟上积极传播各地的做法和经验。

7月31日,新华网报道说,哈尔滨将利用20天左右时间,集中、拉网式排查松花江沿线企业,将严格检查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措施,督促完善环境应急设施,特别是对重点环境高危企业,死看死守。

当日,番禺日报则报道说,番禺区开展工业企业排放废气污染整治专项督查……并随机抽查了分别位于石碁镇和东涌镇的两家企业,现场检查其污染整改情况。

8月1日,西安晚报报道指出,西安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农村环保工作。报道说,新建“农家乐”不治污水禁开张。当地的环保、农业、商务等部门将开展环境执法检查。对于超标排污的养殖企业和屠宰企业将实行限期治理,对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不能办理相关证照,直至取消经营资质。

8月2日,广西日报说,南宁市各级环保部门组成检查工作组,围绕抓好“四个环节”,全面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工作。据报道,这4个环节包括抓好检查对象落实,确保检查的全面性;抓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检查的高效性;抓好现场检查,确保检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抓好质量核查,确保登记表填报的质量。

8月3日,西海都市报报道说,为进一步加强对辖区畜禽养殖企业的环境监管,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西宁市城中区对畜禽养殖企业开展环境大检查。

当日,兰州晚报也指出,兰州市启动环境污染治理行动计划,谁完不成整治任务将通报谁;而梅州日报说,梅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率队到丰顺县检查电镀企业污染整治工作和关停小钢铁企业后续监管工作。要求坚决关停、加快整改、扶持转型、维护稳定,保证如期完成电镀企业污染整治挂牌督办任务。

同日,黑龙江日报说,吉林省松花江化工原料桶打捞工作基本结束。作为吉林省最后一道防线,松原市在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前数十公里内,正在搜寻和打捞“漏网”化工桶,以确保其不流出吉林省。

积极推进公众监督

环保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环节,各地正在探索新路,积极推进公众监督。从本周的媒体视角,可见一斑。

7月31日辽宁日报说,辽宁省各级环保部门将公布辖区内的环境违法企业名单,也将视情况适当增加公布的次数。环保部门希望把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作为遏制环境污染、促进企业改正环境违法行为的有效手段。

8月3日,辽宁日报和东北新闻网还报道了沈阳浑南新区新聘请的30名城乡环境建设特邀监督员正式亮相,30位监督员将盯紧大浑南环境建设的消息。

当日,萧山日报在报道“区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时强调,将坚持全民参与,不断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同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制约机制,推广“黑名单”制度,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手段进行严厉惩处,增强行政执法的力度和效果。

同日,检察日报还发表署名文章认为,舆情是社会公众对于新近发生事件和问题的观点、看法的集中表达,它集中反映了公众对于社会问题以及社会发展的意见和看法,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晴雨表。在处置涉检舆情工作中,应当明确方向,把握重点,加强舆情处置工作的机制建设,切实提高有效应对、妥善处置涉检舆情的能力,促进舆情处置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当前,环境新闻正在从多角度向广大受众呈现近来发生的污染事件的是与非,以及应对措施的经验与教训,为环保卫士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污染事故 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