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耦合,碳排放大户实现了降碳增效;车网互动,老站焕新颜成“顶流”;光储上阵,高耗能园区迈向“近零碳”……
去年,“新能源之都”常州以昂扬的姿态大步前行的道路上,国网常州供电公司勇“碳”新路,发起成立常州市新型智能微电网发展联盟,着力构建“政府推动、供电示范、企业实施、社会共建”的智能微电网建设格局,参与建成智能微电网应用场景33个,助推新型电力系统跑出“加速度”,让常州满城逐“绿”而行。
电热耦合,“制造”变“智造”
传统纺织业企业大多是碳排放大户,面临蒸汽制取成本高且污染大的难题。然而,位于常州金坛金湖路工业园区内的波仕曼制衣公司,却没有了燃煤蒸汽锅炉,熨烫衣物、除湿所用蒸汽,全部来自常州供电公司建设的全省首座新型蒸汽储热站。该站利用夜间谷电、工业余热和日间光伏发电,实现了电和蒸汽的高效转换和存储,使得每吨蒸汽制取和使用减少碳排放64%。
这是常州供电公司完善电热耦合的一个成功案例。去年该公司把电热耦合技术作为一个支点,撬动工业企业降碳减排,探索出了一条工业领域绿色转型之路。
去年8月起,常州供电公司对金湖路工业园区内独立运行的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及协同改造,并于11月正式建成我省首个“电热耦合多能形态”智能微电网。
这个微电网包括冰蓄冷空调、储能、光伏发电、充电桩、风光储一体化智慧路灯等多能形态设备,并通过低压柔直互联装置与配电台区有机连接,构建了一个兼容并蓄、互联共享的园区级智能微电网。
节能降碳是笔精细账,需要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来推动。为此,常州供电公司专门研发了智能调控运行策略系统,通过预测“风光”发电功率、化学电池储能和空调、照明等负荷用能情况,实时调节源网荷储等设备运行工况,从而将园区内每年绿电消纳比例提升35%,年可减少碳排放160吨。
金湖路工业园区微电网,是常州供电公司推动智能微电网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该公司推动地方政府出台《常州市新型智能微电网试点建设推进方案》。有效进行前瞻布局、顶层设计之际,常州供电公司以提速新能源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为主线,科学规划、系统推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电网发展路径,着力构建“产业促进型”智能微电网示范区。
截至目前,仅工业企业微电网场景,常州供电公司就已参与建成6个,助力“国际化智造名城”逐绿前行。
车网互动,“老站”变“顶流”
常州武进高新区凤林路电动汽车充电站,建成于2016年底。站内,5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及200千瓦时的储能系统可以离网运行。也就是说,如果配电网停电,白天光伏电站所发的电可直接为电动汽车充电,晚上储能系统也能提供充电所需电能,因而,这是江苏首个“不停电”的智能充电站。
如今,老站正在焕新颜。去年6月,常州供电公司、国网江苏电动汽车公司联合启动对该充电站的升级改造,拟增设2台60千瓦V2G充电桩,将原先60千瓦直流充电桩改造成480千瓦超充桩等,并将分布式光伏总容量提升至200千瓦。
全面升级后,这里将建成车网互动微电网,站内充电总功率将从820千瓦增加至1400千瓦,成为毗邻江宜高速、沪武高速以及武进高铁站的充电“顶流”。
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车网互动微电网建设提供了更多可能。
国网常州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综合主管殷烨虹介绍,站内计划新建蔚来四代换电站,最多可存放23块电池,每小时可为整站虚拟增容630千瓦,持续2小时。同时,新搭建站网互动系统,可对站内所有资源进行智能化统一管理。届时,该站可通过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等技术,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的电力电量平衡协调。
京杭大运河畔的安阳里智慧能源站,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梅公园旁的公交专用光储充一体站,钟楼老城区的五星智慧充电站……放眼常州,车网互动微电网已连“点”成“线”。目前,常州累计建成五星、安阳里、红梅公园等18座车网互动微电网集群,中心城区5分钟充电圈已基本建成。
光储上阵,“高耗能”变“近零碳”
2月11日凌晨1点,溧阳市高新区创智园内,货拉拉司机许先生结束一天的工作,来这里为电动货车充电。
一旁的屏幕上显示:当天0至8时,充电价格0.28元/千瓦时,服务费为0.07元/千瓦时。这是一天当中整体充电价格最便宜的时段。
该充电站运营方苏控新能源项目主管鲍军荣介绍,在这里,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段的充电价格和服务费会酌情调整。当午间光伏大发或节假日光伏发电无法就地消纳时,充电站将执行优惠的服务费价格,吸引电动汽车车主来此充“光伏电”和“低价电”。
实际上,溧阳高新区创智园的用电成本曾“居高不下”。
这个园区内汇聚了诸多高新技术企业,由于企业用电策略单一、峰谷差偏大、设备利用率低等因素,经综合测算,园区平均每度电的成本高达0.85元。
了解到这一情况,国网溧阳市供电公司主动对接高新区政府,高效整合各方资源,耗时200余天,于今年7月建成了供能面积27万平方米的智慧微电网,将屋顶光伏、储能设备、充电场站、蓄冷蓄热等示范场景“一网打尽”。
利用屋顶、车棚资源建设的4.7兆瓦光伏板,每年所发出的绿电可满足园区35%的用电需求。通过光伏发电、储能峰谷价差套利、平抑最大需量压降基本电费等,园区年可节省用能成本约560万元。
从光伏自发自用,余电自动储存,夜间再对园区进行供电,到利用谷电蓄冷蓄热。丰富的应用场景,让这个微电网具备最大5000千瓦填谷和3500千瓦削峰的电网互动调节能力,有效提升了源网荷储协同运行水平。
这就是全省规模最大的近零碳智慧园区微电网。有了它,溧阳高新区创智园园区绿色低碳化进程正在加速。
近零碳智慧园区微电网投运当月,常州出台了《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方案提出,到2026年末,完成10个以上近零碳园区、15个以上近零碳工厂、30个新型智能微电网试点示范项目的建设,并对试点园区给予相应奖金激励。这为近零碳园区和工厂建设给足了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