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五年内,成品油消费降至3亿吨

2025-02-20 10:23:16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 李然 费华伟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房地产等传统动能对经济增长的拖累有所减轻,基建投资仍有增长空间,加之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壮大,综合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总体向好,能够实现5%左右的增长速度。

预计“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保持中速增长,将支撑成品油消费保持一定规模,但交通领域的电动化发展对油品的替代已是大势所趋。到2030年,成品油消费将降至3.1亿~3.4亿吨,较2024年大幅下降13%~21%。

汽油需求已达峰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将会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对成品油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从供给侧来看,低碳转型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是支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以绿色电能、LNG、绿氢、绿氨、绿色甲醇、生物质燃料等为代表的清洁替代能源加速发展,势必对成品油需求带来巨大的冲击。从需求侧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场景和模式。比如,新能源汽车以其智能化、经济性的优势迅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选择,使交通用油的替代明显加速。未来,这一替代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汽油消费的95%以上为汽车消费,与汽车总量以及结构变化密切相关。2016年以来,受乘用车销量放缓、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等因素影响,我国汽油消费转入中低速增长阶段。“十三五”年均增速为4.8%,较“十二五”大幅下滑6.6个百分点,其中替代能源拉低了汽油消费增速约3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电动汽车进入全面市场化驱动阶段,直接导致2024年汽油需求由2023年的峰值水平开始下降。展望未来,人均收入增长将为汽车消费提供增长动力。我国汽车保有量直至2040年左右才能达峰,峰值为5亿辆左右(2023年为3.36亿辆),但汽车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考虑到汽车淘汰周期,2025年前燃油车将达到峰值(每年新增量开始低于淘汰量),即2025年以后燃油车的保有量规模将逐步萎缩。相反,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占比将超30%,对成品油的替代规模继续扩大。到2030年,汽油消费量为1.2亿~1.3亿吨,较2024年减少16%~26%。

柴油需求已进入峰值平台期

柴油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与经济总量、结构变化息息相关。历史规律显示,柴油消费与第二产业的相关程度接近80%。第二产业不仅是能源和石油消费大户,而且会带来与之相关的交通运输业、制造服务业用油。“十二五”时期,受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第二产业占比逐年下降的影响,我国柴油消费进入了中低速发展阶段。“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柴油消费动力进一步减弱,于2019年达到峰值2.03亿吨,年均增速进一步下滑至1.8%。“十四五”前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再次转回投资拉动,对柴油消费有所支撑,延长了柴油消费的峰值波动期。但2024年经济继续发展,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主要由投资拉动,支撑柴油消费始终维持在峰值平台水平(1.9亿~2亿吨/年区间),即柴油消费的峰值期有所延长。2024年柴油需求开始逐步进入下降阶段,未来在“公转铁”、“公转水”以及“LNG重卡发展、商用卡车电动化、氢能化”的推动下,2030年降至1.4亿~1.6亿吨,较2024年减少20%~29%。

煤油需求仍有增长空间

根据历史规律,随着人均GDP提高,煤油消费量呈现出了相应增长趋势,两者相关性高达85%。加之航空运输设施不断完善,带来了国内煤油消费中高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为2.5%(受疫情干扰),“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速为6.8%。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人均收入低于发达国家,我国人均年度航空出行次数不到0.5次/人/年,美国和澳大利亚已达3次/人/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中国人均GDP的提升和航空业的发展,居民航空出行潜力将逐步释放。预计2030年中国人均GDP可达美国当前水平的1/4,若借鉴美国发展阶段,预计2030年我国人均航空出行次数可达0.7次/人/年,支撑煤油消费继续增长。但考虑到我国高铁发展领先全球,将逐步对航空用油形成巨大的替代。预计2030年全国煤油需求为0.53亿吨,虽比2024年高出36%,但远不及此前预期。此后将保持低速增长,2040年左右达峰。

“十五五”期间,国内将有多个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新建项目包括: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二期项目,南山集团、山东能源集团等参与的烟台裕龙岛石化项目,兵器华锦阿美盘锦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改建项目包括:中国石油大连石化搬迁升级改造项目,中国石化巴陵石化、长岭炼化合并改造项目。淘汰项目包括:国内低于200万吨/年的小炼厂逐步出清。预计到2030年炼油能力达9.6亿吨/年,基本持平于“十四五”末期的高位水平,届时产需差将达0.8亿~1亿吨,较当前水平翻一番。

终端新业态将加速形成未来,我国加油站行业终端竞争格局不断升级,行业业态由“加油+”逐步向“加能+”的服务平台升级。我国交通领域的电动革命正在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已经全面进入市场化、规模化发展阶段,不断重塑着国内汽车用能格局,不断推动着交通领域的“去油化”,加快成品油消费由2023年峰值开始下降的速度。

2030年,汽柴油在道路交通领域用能的占比将由当前的90%降至75%,电力占比由当前的3%增至16%。若按照单站销量规模与油价不变测算,到2030年终端所需的加油站数量将由目前的11万座减少至9万座。从竞争格局看,“十五五”将迎来真正的升维期。成品油市场由“增量市场”转入“缩量市场”,行业竞争从“同业竞争”走向“异业竞争”,终端服务由“传统服务”转向包含油气氢电非的“综合服务”。从业态图景看,“十五五”将迎来崭新的重构期。终端将从“集中式加油”逐步向“分布式加能”逐步转变,且业态将不断向外延伸、扩展,初步参与到“源网荷储”智慧能源系统之中,发展虚拟电厂业务等业务,“加能+”业态将更加丰富。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成品油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