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晋城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立足能源资源禀赋,聚焦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建设,以煤矿先进产能建设、煤炭稳产稳供应、绿色智能开采为重点,紧盯“集约高效、智能绿色、清洁利用”三个方向,稳步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加快推进能源智能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加快建设煤炭先进产能。按照“全面铺开、分类实施、分段建设、预留空间”原则,结合矿井生产能力、灾害类型、资源禀赋、地质条件等因素,分级分类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着力提升煤炭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目前已累计建成智能矿山28座,产能180万吨以上生产煤矿全部建成,产能120万吨以上和灾害严重煤矿智能化改造全部开工,全市83%的生产煤矿实施了采掘工作面智能化改造,智能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以数据服务支撑煤炭生产实时管控和高效联动,生产矿井中,80%实现“一网融合”,40%建成安全管控平台,基本实现数据统一汇聚、集中存储、融合分析。推动天地王坡煤矿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矿井和选煤厂均达到国家中级智能化建设水平,生产调度一体化管控系统和装车智能管理系统两项成果入选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推动玉溪煤矿成功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
深入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坚持“先行先试、示范引领、有序推广”原则,持续探索煤炭绿色开采技术路径,积极推广充填开采、煤与瓦斯共采、无(小)煤柱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建设多类型示范煤矿,有序扩大绿色开采试点范围,不断提升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水平。推进成庄、王坡、玉溪等8座煤矿开展煤与瓦斯共采试点,唐安、米山、苏村3座煤矿开展充填开采试点,玉溪、里必、东大等6座煤矿开展井下矸石智能分选和不可利用矸石全部返井示范试点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10座、省级绿色矿山17座,实施绿色开采煤矿数量占比达到30%以上。
全力推动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坚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开展矿井废弃资源摸排,提出废弃矿井资源可利用的途径和方向,促进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探索无烟煤分质分级利用,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和高端高固碳率产品发展,煤炭在化工、冶金领域占比提升至50%以上。积极打造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推动间歇式造气炉淘汰更新,稳步推进天泽煤化工气化升级改造、兰花科创巴公园区气化升级改造等重大煤化工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