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站起来的中国逆变器,卷不倒的首航新能源

2025-02-17 14:24:41 5e
         2月13日,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获准注册,这也意味着公司冲击上市走到最后一关。

而就在此前不久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CREC2024)上,首航新能源凭借在光储领域的卓越实力和持续贡献再度登上CREC2024“十大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品牌”榜单。这不仅是对首航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品品质的认可,也是对其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努力的肯定。

时间的指针拨向2025年,中国的光储产业已经成为毫无疑问的全球霸主。除了组件企业的全产业链制霸,光储的崛起也离不开中国逆变器行业的催熟和一代代从业者披荆斩棘的努力。从最初的笨重试验品到今天的智能化核心设备,这条路充满了艰辛。

在最初几十年的时间里,逆变器只是光伏产业的配角。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让太阳能光伏技术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而逆变器则是连接光伏组件与电网的重要“翻译器”。早期的逆变器技术水平有限,设备庞大、效率低下,价格高得令人咋舌,市场仅限于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

转折点出现在1981年,德国的逆变器巨头SMA成立了。1990年代末,SMA推出了一款高效的并网逆变器,让逆变器设备摆脱了笨重的形象,标志着技术上的一次重要飞跃。

彼时,日本的夏普、三洋等企业也在研发光伏组件的同时,着手开发逆变器,试图打造一站式解决方案。这种技术与商业的联动,为逆变器行业的规模化铺平了道路。

相比之下,中国的逆变器市场在这一阶段尚处于萌芽状态,大多数逆变器依赖进口,国内企业的身影还不够强大。但从另一面看,这种技术空白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和可占据空间。

2010年后,随着全球光伏市场的快速扩张,逆变器行业终于从幕后走向前台。我国逆变器企业雨后春笋般崛起。

2019年前后, “平价上网”成为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的驱动力,逆变器和组件一起,价格一降再降。企业一边不断压缩利润空间,一边还要维持技术研发的投入。

2020年后,逆变器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拐点——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逆变器不再只是光伏发电的一个环节,而是逐渐成为储能系统的“大脑”。

角色的转变不仅给逆变器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储能逆变器需要更复杂的控制技术、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智能化的管理系统。而这些新需求背后,是企业巨大的研发投入与技术难题。

好在首航新能源等逆变器企业早在2015年就开始研发储备储能相关技术,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不过,逆变器企业真正踏入储能领域后渐渐意识到,仅靠单一的逆变器产品已无法满足愈发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市场带来了机遇,但利润空间却在竞争中被不断挤压。

面对增长瓶颈,一些头部企业选择跳出单一的硬件销售模式,直接介入储能系统的设计、集成和运维,试图从“设备提供者”转型为“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于是,许多厂商将触角从逆变器延伸到了储能系统甚至储能电池领域。这样的业态变化不仅反映了竞争加剧的不争事实,也凸显了企业在扩大产品线、寻找业绩第二成长曲线方面的期许。

近年来,中国逆变器企业加速全球布局,从欧洲、北美这些传统市场,到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几乎无处不在。然而,全球化的道路从来不是笔直的。不同市场的认证标准、政策波动,乃至地缘政治风险,都对企业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这种环境,企业既要在价格上保持竞争力,又要迅速建立起服务和售后的优势。特别是在本地化服务成为常态的当下,企业不得不加快在全球范围内布局技术支持和维修团队。

这种高投入、长回报周期的扩展模式,既是挑战,也让更多行业玩家看到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机会仍在

逆变器市场数据由于与光储装机量直接相关,是观察行业的重要切口。

2024年的逆变器市场,用一句话形容就是“竞争激烈,机会仍在”。过去一年,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光伏项目全面铺开,逆变器作为关键一环,自然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国内市场、欧洲市场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疯长,但技术升级的动力依旧强劲,市场稳定下来后反倒给了企业更清晰的布局空间。

在政策引导与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下,行业正在快速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同时,光储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渗透率持续提升,中东、南非等新兴地区的大型项目需求不断增长,带动了行业整体需求的稳定增长。市场的分化并不意味着停滞,反而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布局的机会。

综合来看,行业短期波动不改长期趋势。尽管行业的价格波动给行业带来些许压力,但随着全球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明朗,逆变器市场将继续沿着规模化、智能化的路径迈进。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正在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整个行业的成长空间依然广阔。

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同样迎来多点开花的局面,传统市场凭借工商业储能、电网侧储能崛起成功抵消了户用储能增势萎靡带来的不利影响。储能系统需求依然强劲。

欧美地区的政策支持是推动储能市场爆发的重要因素。

2024年,欧洲多国在储能补贴、市场准入和并网许可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法规。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等主要国家纷纷简化流程、取消限制,并设定了明确的储能装机目标,推动储能项目快速落地。

此外,成本下降也是一大驱动力,储能电池价格的快速下降使得大储系统的装机成本显著降低,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市场需求。

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的最新报告,2024年欧洲工商业储能和电网侧储能的需求快速增长,大储装机量首次超过户用储能,成为新的市场主力。

未来几年,意大利、德国和英国等地的大储需求将持续高速增长。这一趋势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也要求更高的技术储备和灵活的市场策略。

除传统市场以外,新兴地区如中东、南非、拉美等地的GWh级大型光储项目需求猛增。面对内卷的价格战和成熟市场的饱和,这些新兴市场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长契机,也成为光储行业下一个争夺的高地。

在市场剧烈变化的背景下,技术实力雄厚且渠道仍在不停铺展的企业正在迎来难得的机会。首航新能源便是其中的代表。

内卷核心

成立于2013年的首航新能源,早已算不上新能源领域的“雏鸟”。作为一家已经经历过多轮周期危机的企业,首航新能源很清楚:光储热潮并非一片坦途,要想真正站稳脚跟,技术实力是根本。

2015年,首航新能源在专注光伏逆变器的基础上,加码押注储能领域,陆续投身储能逆变器和储能电池的研发。

要知道,此时储能市场还只能用一片荒芜来形容。宁德时代还只是全球动力电池排名第三的企业,全球储能市场被特斯拉、LG等企业把持。国内储能更是寥寥无几。

首航新能源这一次看起来“豪赌”的行为,实际上一举奠定了独特的产业联动、搭配优势。公司在2016年推出储能逆变器,2020年开始自产储能电池。对比最近几年同样跨界储能的逆变器友商,首航新能源自研自产储能电池显然更具技术、成本优势。

从产业布局角度来看,首航新能源从来不满足于追赶,而是一直思索如何用技术来重新定义市场。目前,首航新能源的产品线已经全面覆盖光伏并网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和储能电池。

光伏并网逆变器方面,首航新能源的光伏并网逆变器规格从1.1kW到350kW不等,地面电站、工商业场景、家庭住宅用电全都搞定,真正做到了全场景覆盖。

而储能逆变器,首航新能源产品不仅能平滑输出、降低调度压力,还能帮用户省下不少用电成本。可以说,无论你是大企业还是普通家庭,都能在首航的产品中找到一个靠谱的解决方案。

储能电池方面,首航新能源选择了技术成熟的磷酸铁锂电池。稳定、安全,是储能领域的“标配”。更关键的是,首航新能源的储能电池与多种品牌的光伏储能逆变器高度兼容,特别适合户用及小型工商业储能场景。

储能系统方面,首航新能源2023年推出的PowerMagic工商业储能系统凭借高效灵活、更低的度电成本(LCOS)和极致安全性,迅速赢得海内外市场的青睐,广泛应用于亚洲、欧洲、美洲和中东的多个工商储能项目。最新优化后的超静音性能,更进一步拓展了PowerMagic在各类垂直场景的适用性。

当然,技术实力离不开雄厚资金浇灌。首航新能源每年的研发投入也是实打实的“硬核”。2021至2023年,公司分别投入了9422.53万元、1.93亿元、3.08亿元进行研发。它的高功率逆变器和集中式储能系统已经开始规模化收入,接下来还有更多新产品在路上。

这不是一个“拼命追赶”大厂的故事,而是一个“用技术说话”的企业成长范本。在持续的技术投入之后,市场反馈也自然迎来丰硕成果。

市场冲锋

近年来,首航新能源在全球光伏和储能市场中表现出了不俗的实力。

从数据看,Wood Mackenzie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首航新能源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的出货量已经跻身前十;IHS Markit 的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其户用逆变器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九。这证明了首航新能源沉淀10年的创新技术产品在市场中具备极强的硬核竞争力。

对首航新能源来说,欧洲和中国市场无疑是重中之重。一个是全球最早推进光伏产业化的先行者,一个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制造与消费中心。这两大市场不仅奠定了光伏行业的基础,也引领了技术创新和市场布局的方向。

虽说如今的竞争已经“内卷”到肉眼可见,但首航新能源明白,这些区域的“内卷”恰恰意味着它们依然是核心战场,无法忽视这里的市场波动,也不能放过其中孕育的机会。

面对这个现实,首航新能源选择了进击。其光伏并网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和储能电池构成了一条涵盖多场景的完整产品线,无论是地面电站,还是工商业和户用场景,首航新能源的设备都能轻松适配,满足各地区、不同客户的需求。这种全场景覆盖能力,背后靠的是公司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敏感度。

在新兴市场方面,首航新能源也颇有建树。从渠道建设角度来看,首航新能源正在逐步转型全球化的能源品牌。公司不但在欧洲和中国市场稳扎稳打,还将触角伸向了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在这些地区,首航的储能产品表现出色,尤其是在那些电网基础设施薄弱、电力需求迫切的国家,首航的储能逆变器和电池解决方案迅速成为行业的关注焦点。

放眼全球,储能市场的竞争正在加剧。首航新能源看重却不依赖传统市场,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在新兴市场中的潜力。

根据公司最新招股书显示,此次IPO,公司拟募集资金约12.11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首航储能系统建设项目、新能源产品研发制造项目、研发中心升级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预期成功上市之后的首航新能源,将持续通过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全球化布局,首航新能源已经成长为国际光储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并为整个行业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新的参考。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中国逆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