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以来,在供应端恢复相对较快的影响下,叠加全行业高库存带来的压力,致使供大于求的态势延续,价格偏弱运行。那么2月份整体行情又如何呢?
—— 供应端 ——
节后,产地煤矿复工进度较快,特别是大矿产量已经接近正常水平。尽管大部分民营煤矿并未达到满负荷生产,但正月十五过后,预计将全面恢复。届时,产地供应将回归高位。
随着煤矿生产的恢复,铁路发运也将回归正常水平。现阶段大秦线发运量仍处于100万吨以下的低位水平,因此供给提升的确定性相对较大。
如此一来,作为行业内重点环节的中转港,其高库存去化难度将进一步加剧,对煤价反弹形成明显的压制。
数据显示,受需求低迷,叠加封航影响,环渤海港口库存逐步攀升,节后第一周库存上涨140万吨,环渤海八港存煤较去年同期高525万吨。
进口方面,尽管部分煤种到岸成本依旧倒挂,但在全球供应宽松的情况下,叠加国内政策不变,预计对国内市场的补充作用将持续显现,在部分煤种价格优势仍存的情况下,叠加后续到岸价存在下跌预期,国内终端将继续保持对进口煤的“青睐”。
—— 需求端 ——
从用电方面来看,2月份处于传统用电低谷期,虽有民用电负荷拉高,但工业用电保持低位,给发电端带来的压力较小。
电煤方面,近期冷空气对电厂日耗提振也非常有限,电厂库存偏高,去库效果不佳。而工业企业方面也处于复工复产阶段,用电增量在缓慢恢复中,影响电厂日耗同步恢复,部分电厂负荷率仅相当于正常水平的60%,大部分电厂库存维持高位。在长协及库存支撑下,市场煤需求疲软。
据气象部门预测,后期随着冷空气的逐渐消退,气温会将再次转为偏暖,预计电厂日耗提升空间有限。
非电方面,非电行业复工迟缓,耗煤、用电均无明显提升,即便元宵节过后,大概率将保持节前的刚需采购,放量式增长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此外,大集团外购价的下调,以及魏桥电厂接货价格下调,影响贸易商挺价信心减弱,报价下调增多。
—— 结论 ——
从目前下游环节库存水平上看,终端完全可以控制采购节奏,需求难以出现集中性释放。但供应端却存在较为明显的增量空间。因此,利空因素压制之下,2月份,动力煤市场供需宽松局面难有改善,价格承压或是主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