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政策引导和协调推动下,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扎实推进,物流运行环境不断改善,物流与产业加速融合创新,市场规模优势继续巩固,社会物流运行效率稳步提升,全年物流运行呈现积极变化。
202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60.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增速较2023年提高0.6个百分点。各季度增长虽有波动,但总体稳中有进。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物流需求增长方式加速向高品质转型。工业品物流总额增长5.8%,是物流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增长6.7%,是重要潜力。从结构看,绿色化、数字化物流需求发展态势明显,工业品物流总额占比虽略有回落但仍达88%。
工业制造与进口物流方面,工业品物流总额318.4万亿元,同比增长5.8%。传统产业如化工、建材、钢铁等产量相关物流实物量有所下降,而新质产业如智能制造、高技术制造发展迅速,其物流量增速超15%,带动了工业品物流的高质量发展。进口物流总额18.4万亿元,同比增长3.9%,消费品物流增速稳中趋升,中间制成品进口物流增势明显。
物流供给水平保持增长,物流业总收入13.8万亿元,同比增长4.9%。头部物流企业收入规模超2万亿,占全行业比重超16%。物流相关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数量众多,从业人员超5500万人,新业态吸纳就业能力强。物流供需协同性增强,各季度社会物流总额增速高于GDP增长,景气指数呈“前稳后升”格局。
202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1%,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各环节费用比率均有所下降。高效运输方式恢复快,民航货运量同比增长22.1%,航空运输占比提高;协同运输发展良好,多式联运业务增长15%左右;水运效能提升,公转水稳步推进;供应链体系建立,重点企业供应链服务订单量增速超10%,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外包比重超65%。
随着现代物流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多部门协同出台多项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物流基础设施升级,交通物流网络完善,铁路、航空运输业投资分别增长13.5%和20.7%。物流枢纽聚集效应显现,国家物流枢纽总数增至151个,国际物流建设布局推进,“一带一路”沿线物流通道建设稳步进行。物流服务价格竞争局面缓解,各领域价格竞争激烈程度有所减轻。
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方面,航空货运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仓储物流活动稳定增长,电商物流发展良好,其指数均值为2018年以来最高。
随着全社会物流需求规模持续扩张,物流企业经营在波动中恢复,特别是进入四季度以来主要经营指标呈现稳步回升态势,企业效益边际改善。重点调查初步汇总数据显示,2024年重点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增速比1-11月提高0.2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维持在95元左右水平,平均收入利润率回升至3%。
从2024年我国物流运行情况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物流具备长期向好的发展条件,物流企业向高质量、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的趋势仍将延续。物流企业服务升级与产业融合激发潜能释放,物流服务向综合供应链转型。物流企业智能化转型可以帮助提高效率,而物流智能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自动化仓库、无人机配送、机器人分拣等前沿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为行业带来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物流企业低碳转型引领可持续发展,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物流企业绿色转型进程显著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