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冬天,黄土高原总是格外寒冷。寒风像刀子一样,肆意刮过山坡,冻得人直打哆嗦。但每到这个时候,小小的房间里却有一种熟悉的温暖,那是母亲小厨房里的炭火,还有灶台上飘出的羊杂碎汤的香气。厨房的柴火噼啪作响,母亲忙碌的身影在袅袅的热气中若隐若现。那时的我总爱趴在灶旁,闻着汤锅里翻滚的香味,心里充满了期待。那是一种简单又纯粹的幸福,仿佛整个冬天的寒冷都被那锅汤驱散了。
母亲做羊杂碎汤总是格外用心。她会一大早去集市上买最新鲜的羊杂,回到家,她会挽起袖子,用冷水一遍遍地清洗羊杂,甚至每一片羊肠都要翻过来刮干净。她常说:“羊杂一定要洗透了,汤才不腥,喝着才香。”灶台旁的小我看着她忙碌的手,听着水流的哗哗声,心里却只想着一会儿那碗热汤。羊杂洗净后被切成小块,放进大锅里,加上花椒、姜片、八角,再倒入清水慢慢炖煮。锅里的汤渐渐沸腾,浓郁的香气弥漫开来,而母亲则熟练地切粉条、剁香菜、调辣椒油。她的动作总是那么从容、那么熟练,每一个步骤都带着某种安定的力量。那时的我并不懂这些细节,只知道母亲做出来的羊杂汤,总是那么美味。
炖好的羊杂盛进大碗里,再撒上一把翠绿的香菜,几滴红亮的辣椒油点缀其间。热气蒸腾,香气扑鼻。我端起碗,舀一勺汤送入口中,浓浓的羊汤味瞬间在口腔里弥漫,温热的滋味直冲心底。再夹一块羊肚,滑嫩又带着嚼劲,配上酸爽的辣椒油和香菜的清香,每一口都让人忍不住感叹“真香”。羊杂碎汤不仅温暖了我的胃,也温暖了我的心。那时候的我,并不懂母亲的用心,只觉得这碗羊杂碎汤是冬天里最幸福的事情。
然而,长大后离开家乡,走向外面的世界,才渐渐明白,那碗汤早已成为我生活的寄托。忙碌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城市的喧嚣,有时会让我觉得疲惫不堪。但每当我回到家乡,坐在母亲身边,喝上一碗热羊杂碎汤,一切的不安和疲惫仿佛都被驱散了。母亲的厨房仿佛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纷扰,只要推开家门,听到炉火的声音,闻到羊杂汤的香气,心就会瞬间安静下来。母亲总是笑着问:“最近工作还顺利不?别太累。”她的话语简单,却像那碗汤一样,润物无声。她不会用太多的语言表达爱,却把所有的关怀都藏在了那碗热腾腾的羊杂碎汤里。
如今,我也学会了做羊杂碎汤,但无论怎么努力,总觉得少了一点味道。或许是少了母亲那双忙碌的手,也或许是缺了厨房里那份烟火气。每次自己做羊杂汤,都会想起母亲的背影、灶台旁的炭火、汤锅里翻滚的声音,还有那碗羊杂碎汤,不仅是母亲的手艺,更是母亲的爱,是她用最平凡的方式让我懂得如何面对生活的起伏与挑战。在她身边,我总能找到一种久违的安静与舒心。这样的安定,让我在疲惫时有了归处,让我在失落时有了慰藉。(郝一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