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于冬季冷空气来得相对较晚,电厂日耗迟迟不见明显的季节性抬升,导致煤炭市场需求不足,动力煤价格持续走低。11月1日至11月18日,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指数价格每吨下跌11元。虽然跌幅不大,但下跌发生在市场即将进入迎峰度冬用煤旺季之际,可见供应宽松情况较为明显。
那么,在这个逐步进入旺季的关键节点,动力煤供需走势到底如何?后续是旺季不旺还是有望出现一波涨势?
首先从国内产量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至10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8.9亿吨,同比增长1.2%;10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1亿吨,同比增长4.6%,增速比9月加快0.2个百分点。从6月开始,全国原煤产量同比正增长,后续月同比增速基本在2.8%以上,10月更是创下今年月同比增速新高。产量的稳步提升使得煤炭供应相对宽松。即便已经进入迎峰度冬用煤旺季前期,电厂日耗开始季节性抬升,社会库存仍在增加。充足的供应是市场对旺季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
从进口煤来看,海关数据显示,1月至10月,我国进口煤炭4.4亿吨,同比增长13.5%,其中9月进口煤炭达到4759万吨,刷新月度最高纪录。10月进口煤数量虽较9月小幅回落,但也达到了4625万吨,为今年月度进口量第二高水平。
今年煤炭进口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主要是因为进口煤与国内煤相比保持着较明显的价格优势。南方港口进口煤价差优势基本保持在每吨40元以上,因此沿海地区尤其是华南地区一直在大量采购进口煤。目前部分电厂已经开始招标明年1月的进口煤,依然保持着较高的采购热情。从海运进口煤周度数据来看,11月中上旬到岸量仍处在高位,发货量也未出现明显回落。预计11月至12月用煤旺季进口煤数量仍会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月度进口量在4500万吨以上。
从需求端来看,截至11月15日,样本终端11月日耗累计同比仅增1.45%,而10月累计同比增幅为2.71%,9月累计同比增幅为5.61%。可见11月煤耗增长不仅与9月相差甚远,甚至不如淡季的10月。主要原因是今年8月后水电出力减弱较快。9月和10月,受水电迅速回落影响,煤电出力加大,动力煤日耗增加。10月后半月起,电力总需求量处于淡季,虽然水电量已回落,不再与火电抢占份额,但新能源发电量今年一直在增加,使得火电增幅出现回落。同时,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整体偏高,电厂日耗季节性抬升时间明显晚于往年,且近期抬升力度也不足。
从库存来看,社会库存从9月中旬开始累积,基本保持着和去年相似的节奏。不过由于今年累库的起始水平比去年高,因此库存一直高于去年同期,且近期社会库存已刷新历史高点。目前由于电厂日耗抬升不理想,终端库存较高,已有接卸困难的情况,一些电力集团在北方港口出售贸易煤,以此来减轻库存压力。
综合来看,无论国内煤炭供应还是进口煤数量均处在高位水平,再加上处于历史高位的社会库存,可见市场已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迎峰度冬的旺季需求,但目前实际用煤需求表现较差。从时间上看,已进入11月后半月,在没有极端天气出现的情况下,正常旺季需求的到来或能给价格带来一定支撑,但已难走出明显上涨行情。
此外,2025年长协煤政策刚刚出台,有两大变化值得注意。
一是关于产煤省区和煤炭生产企业签约量方面,由2024年的“每家煤炭企业任务量不低于自有资源量的80%”改成2025年的“不低于自有资源量的75%”。二是关于履约要求方面,纳入电煤中长期合同监管台账的合同均应严格履约,由2024年的“全年足额完成履约任务”改成2025年的“全年原则上足额履约,最低不得低于90%”。这些变化预示明年煤炭市场供应环境宽松,煤价可能进一步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