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上升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方面,明确提出要“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甘肃省在从能源大省向能源强省的跨越中,应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关于“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电力外送通道建设”的重要讲话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着力探寻从“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的价值跃迁,以煤炭产业绿色发展为美丽甘肃建设赋能加力。
一、乘势作为,加快先进产能开发释放。针对甘肃“西贫中有东富”的煤炭资源赋存特点,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意见,因地制宜、分类开发。一是河西地区着眼打造清洁能源基地,稳步推进平山湖矿区、东水泉矿区和吐鲁矿区煤炭开发,实现煤电与新能源产业一体联营,构建风光为主、煤电为辅的新型电力系统。二是兰州、白银着眼增产保供,规范大有矿区、白岩子矿区、冬青矿区开发建设,做大做强省属煤炭企业,确保工业用煤的平衡稳定。三是陇东地区着眼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抓住煤炭深部开采政策调整窗口,力争更多新建项目核准开发。
二、逐绿前行,推广应用绿色开采技术。坚决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和省政府《推进新时代甘肃能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一是井工煤矿要全面推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气共采、煤水共采、边采边复等绿色开采技术,注重煤矸石综合利用和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在夯实资源底座的同时厚植生态底色。二是露天煤矿要坚持边采边复,探索减损开采、科学修复、精准管控和自我维持的新路径,建设“林、草、湖、田、沙、矿”平衡循环的人工生态型矿区。三是积极推广煤炭发电污染控制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全面应用资源化环保和多种污染物联合处理新技术,全力创建“生活低碳、生产零碳、生态负碳”的“零碳”发展示范矿区。
三、织网延链,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统筹资源禀赋、市场需求、输送通道、环境容量等要素条件,科学定位各产煤区域的功能方向,实现煤与电、煤与化工、煤与新材料的绿色融合发展。一要筑“路”。统筹新疆煤炭跨区调运和我省煤炭调运需求,主动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铁路总公司等衔接沟通,积极争取铁路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构建多式联运的煤炭物流通道,完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实现“供应链”向“共赢链”转变。二要架“线”。加快推进陇电入鲁、陇电入浙、陇电入川等输电通道建设,控制低热值煤炭长距离运输,实现煤炭在需求侧和消费环节的清洁高效利用。三要延“链”。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建设陇东国家综合能源基地,拉伸煤制甲醇—烯烃—聚烯烃—高端新材料的煤化工产业链条,打造以煤基产业链为核心的新兴产业集群,推动煤炭资源由“燃料”变“原料”、由“原料”变“材料”。
四、以智赋能,保障全省煤矿安全发展。甘肃省尚未利用的查明煤炭资源量为231亿吨,占查明资源量的60%,煤炭增储上产前景广阔,必须紧盯安全绿色开采、清洁高效利用、能源低碳融合三个重点环节,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守牢安全底线和环保红线。一是用足用好“两新”政策,支持引导煤矿企业将设备更新与补链延链强链相结合,与节能安全改造相结合,加快实施装备和技术升级,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二是综合施策治理重大灾害,特别针对陇东地区冲击地压、油层气、水、高温等灾害耦合叠加的问题,集聚煤矿深井开采技术和灾害综合防治、冲击地压防治、瓦斯防治、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4个研究中心的技术力量,攻克煤中“淘气”、保水开采等技术难题,探寻复合灾害治理的最佳平衡点,坚决防止地下水大量抽放破坏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系统。三是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5G等与矿井生产建设深度融合,推动矿井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达到“见不到煤、摸不到灰、闻不到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