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重视环保

2010-08-05 10:02:05 中国环境报

和谁对话?

董洪运,1956年11月生,山西省洪洞县人。山西师范大学政史系本科学历,曾就读于吉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班。2006年2月,任中共山西省吕梁市市委副书记、市长;2009年4月,任中共山西省忻州市市委书记。

 

 

为什么对话?

忻州市是山西省典型的欠发达地区,也曾是山西省污染最重的地区。然而这样一个地区却在短短3年多时间里,甩掉了全省污染最重的帽子,成为山西省污染减排幅度最大、环境质量改善最快的地区。如此显著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他们又将怎样实现“山西省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

 

 

董洪运怎么说?

要把改善空气质量放在以人为本、民生第一的位置,把人民群众当做父母子女一样对待。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环保,突破传统思维的根本在于真正重视环境保护。要高度认识到,环境是资本,环境是人气,环境是形象,环境就是生产力。必须建立环境优先机制,把握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对话人 董洪运 中共山西省忻州市市委书记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李景平

 

 

点击一

焦点关注 忻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如何从全省最差一跃成为全省最好

关键思路 把改善空气质量放在以人为本、民生第一的位置,把人民群众当做父母子女一样对待,开展污染减排的“一把手”工程建设

记者:最近,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山西省大气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大幅下降,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2009年,山西11个省辖城市平均降幅达69.1%,忻州市降幅最大达到86.8%,这两项降幅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忻州市曾经是山西省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如今环境质量实现这样跨越性的突破,由全省最差一跃成为全省最好,其原因何在?

董洪运:从二氧化硫这一指标看,忻州减排降幅达86.8%,在短时间实现这么大的减排降幅,主要得益于忻州市委、市政府真心实意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但是,要看是真心实意以人为本,还是口头上以人为本。忻州市委、市政府是真心实意地心里面装着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办事。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如果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天呼吸在呛人的二氧化硫空气中,是种怎样的生存状态?

因此,我们必须把改善空气质量放在以人为本、民生第一的位置,让人民不再呼吸有害的空气。我们必须要把人民群众当做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当做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心里真正装上他们。把人民群众的幸福和健康,当做我们执政者最大的追求;把人民群众的幸福和健康,当做我们施政者最大的快乐。人民群众幸福了、健康了,我们就获得了最大的快乐。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也是我们改善环境的根本动力。

记者:忻州市实现二氧化硫大幅度下降,采取了怎样的办法和措施?

董洪运:我们把污染减排和环保攻坚作为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作为党政正职的“一把手”工程,党政领导包县包市,县市领导抓细抓实,让环保牵着工程走,责任逼着任务进。

一是快刀斩断工业排污,实现燃煤电厂全脱硫。过去,忻州市周边有4个排污大户,老百姓叫“四鬼围城”。但忻州市属欠发达地区,要搬走和改造这些污染企业,需要很大的魄力。我们快刀斩乱麻,把其中两个企业搬出了城市,搬进了市郊的煤化工工业园区;把另两个企业进行了升级,真正实现了达标排放。最终,全市完成了辖区内燃煤电厂和焦化企业烟气脱硫任务,累计减排二氧化硫42691吨,实现了工业企业二氧化硫全脱硫。

二是快速建设供热工程,实现集中供热全覆盖。2008年,忻州市拆掉1000多座供热锅炉,打响了集中供热大会战,增加500万M2集中供热面积;2009年,忻州市区拆掉1200个自给燃烧锅炉,又增加520万M2集中供热面积,使整个市区集中供热突破1000万M2,让这座30万人口的城市主城区域实现了集中供热;2010年,政府推进新城区集中供热,320万M2的供热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忻州市新老城区将全部实现集中供热。

三是拆除营业性燃煤炉灶,实现低空排放全消除。营业性燃煤炉灶作为忻州市最大的低空污染源,直接影响市民的生活,是影响民生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政府发布通告,动员市民支持炉灶改造行动。2007年和2008年,忻州市拆掉市区营业性燃煤炉灶3000多座,代之以清洁型的燃气炉灶,彻底解决了低空污染排放二氧化硫的问题,为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二氧化硫减排约束性指标打下坚实基础。

 

 

 

点击二

焦点关注 为什么提出“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我们的科学选择”这一观点

关键思路 环境是资本,环境是人气,环境是形象,环境就是生产力

记者:您来忻州市一年就启动了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工作,确定2010年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年,并提出“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我们的科学选择”。能否深入谈谈这个观点?

董洪运:“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是忻州市市委常委会议提出的一个口号。环境保护上台阶,经济就能上水平,人民就能得实惠,因此,我们提出创建山西省环保模范城市。这是忻州科学和明智的选择。在此之前,我们首先做出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的决定,经过3年环保攻坚,环境质量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与改善;紧接着,我们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决定创建环保模范城市。

“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我们的科学选择”,这个命题首先是我们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一个科学认识。提出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后,我们提出了“四个环境”的理念:环境就是资本,环境就是人气,环境就是形象,环境就是生产力,这是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的思想基础。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是兑现环保承诺,树立绿色诚信的需要;是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对外形象的需要;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们把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作为忻州市发展的总牵引,以巩固和提高减排成果。忻州市二氧化硫减了这么多,随着城市的拓展、经济的发展、产业布局的调整,环境问题会不会反弹,环境质量能不能守住,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是一个关键问题。

环境保护要实现历史性转变和提升,必须推进城市发展本身的转型和提升;只有城市发展本身实现转型和提升,环境质量才能实现根本而长久的转变。因此,我们把忻州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确定为“生态宜居城市”,确定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就是要实现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并不是要个好听的称号,最终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幸福和健康。

 

 

 

点击三

焦点关注 怎样突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矛盾”的传统思维模式

关键思路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环保,突破传统思维根本在于重视环保

 

记者:忻州和吕梁都曾是山西省经济最贫困、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担任吕梁市市长时,您被称为“环保市长”;现在担任忻州市市委书记,又被称为“环保书记”。是什么使您突破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矛盾”的思维,致力于实施环保战略?

董洪运:不管是任市长,还是当书记,首先要重视和解决好制约当地发展的主要矛盾。环境问题就是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的大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

在过去,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冲动使“先发展后治理”成为一种顽症,结果是大气污染、水体恶化,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也越来越落后,欲速则不达。吕梁和忻州都曾一度被称为“黑老大”,污染治不了,项目进不来,经济上不去,人民不满意,环境成为发展的制约。最终,这两个地区都打起了环保攻坚战,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突破口,实现了经济发展。

在吕梁时,我们开展环保攻坚战,关停焦化企业成为矛盾焦点。被关停的焦化企业想重新开启焦炉,于是在社会上制造虚假舆论说要重金收买市长,并有部分官员为之说情。我知道此事后,专门作出批示,要求环保部门必须坚定不移地按要求办事,绝不能让污染企业死灰复燃。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加强环境保护。要突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矛盾的传统思维,根本途径是重视环保,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规模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循环化,循环经济低碳化。只有这样,才能走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道路。

 

 

 

点击四

焦点关注 在经济快速增长对环境形成新的压力时,能否实现环境优先

关键思路 必须建立一种“环境优先”机制,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记者:经济增长对环境形成新的压力时,忻州市能否建立环境优先的机制?

董洪运:忻州市现在是在经济总量偏小的基础上,出现了环境质量优于经济发展的局面。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膨胀,能不能实现经济和环境同步发展,环境保护能不能保持优于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应该说,市委、市政府对环保高度重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环保,本身就是环境优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制、环境保护问责否决制的集中体现。同时,我们还在着力建立环境优先的操作机制,初步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

一是规划保障制度。在发展规划上,体现环境优先的引领。我们现在正在制定“‘十二五’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强调必须要体现环境优先的规划理念。把环境保护放到引领和优化经济发展的位置,从源头上把环境问题管住;在产业构成和结构布局当中,要先算环境账,再算经济账,不能再上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发展项目。在计划投入的保障制度上,各级政府都把环境保护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予以增加,确保了环保投资指数大于1.5%。

二是环境准入制度。在准入门槛上,设置环境优先的关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项目必须符合环境准入门槛要求,不搞盲目引进,拒绝污染项目进忻州。如果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发生重大矛盾,我们会放弃建设项目,杜绝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具体把关上,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凡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发改委不批准立项,国土部门不提供用地,建设部门不批准建设,工商部门不办理执照,相关银行不提供贷款。

三是产业升级制度。在产业改造上,以环境优先为原则。在坚决淘汰落后生产方式和落后产能的基础上,以凸显环境效应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改造,来支撑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实现传统产业规模化改造,走产业绿化的道路,使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进而实现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的双重目标。

四是循环经济制度。在发展方式上,推广环境优先的模式。循环经济模式是体现环境优先的最佳模式,是一种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化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我们要制定鼓励循环经济的政策,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扩大循环经济规模,形成循环经济园区,在产业循环和资源循环中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

总体来讲,建立环境优先的绿色机制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新的难题。我以为,必须以环境优先作为政绩考核、环保考核、经济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一种强有力的突出环保“一票否决”的龙头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形成规划、政策、产业、发展领域的环境优先机制,也才能保证环境优先责任机制的真正落实,确保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因此,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得起利益的诱惑,必须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不怕影响暂时利益,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

 

 

 

点击五

焦点关注 忻州市委、市政府如何重视和发挥环境执法作用

关键思路 大力支持环境执法,强化领导班子环境保护责任制

记者:前不久,在安徽省固镇县发生一起环境执法人员被停职的事件,被称为“固镇现象”。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环境执法应该是这种推动力的坚强杠杆。忻州市委、市政府是如何重视和发挥环境执法作用的?

董洪运:要发挥好环境执法的作用,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执法上大力支持,能力上充分保障。忻州市委、市政府对环境执法的支持体现在3个层面:

一是带头履行职责。市委、市政府把环保工作列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听取工作汇报,认真研究和解决问题;强化市级领导班子抓环保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市长、分管市长和其他分管领导的具体责任,切实形成领导抓领导、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的工作机制。

二是当好执法后盾。市委、市政府支持环保部门严格履行职责,强化环境执法力量。在执政地位和综合决策上给予支持,在班子建设和能力建设上给予支持,把环境执法队伍打造成强势力量。

三是形成统一战线。市委、市政府调动法治资源形成合力,建立环保统一战线。市委、市政府决定,所有大的环保行动,都要由公安、检察、法院、纪检、工商等部门协同作战,形成统一战线,共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忻州市环保部门作为联合执法的牵头单位,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断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及时查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对治污设施不达标的,责令限期整改;对直排直放、屡教不改的,从严处理加重处罚;对造成严重污染事故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真正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过去,忻州环保人员曾遭违法者殴打;如今,环保队伍敢想敢干,敢于执法,敢于作为。我们的环保队伍,是一支严于执法的队伍,是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是一支不怕吃苦不计报酬的队伍,他们是环保攻坚的“尖刀班”,污染减排的“冲锋旅”,环保创模的“排头兵”。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欠发达地区 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