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核电站作为中广核的标志性项目,自1994年投入商运以来,已安全运行30年,累计上网电量近1万亿千瓦时,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9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中国广核(4.180, 0.00, 0.00%)集团发起的走进新国企中广核30周年调研行活动,全国20家主流媒体参与此次调研活动,走进中广核腹地探访我国核电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下,中国广核集团应运而生,肩负着推动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历史重任。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中广核深知自主创新的重要性,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引进法国M310技术路线开始,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逐步开发出CPR1000、ACPR1000等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并最终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2024年,中广核“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在广西防城港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目前国内在建“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共33台。
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背后,是以中广核为典型代表的中国核电(10.340, 0.00, 0.00%)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大亚湾之初,设备国产化率仅有1%,连一概大宗材料都不得不进口。面对这一困境,中广核人没有退缩,1997年在岭澳核电站建设过程中有意识地推动国内设备制造企业承担核电设备的部分国内采购,有效提升了国产化率达到30%。到岭澳二期核电站建设时,中广核更是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采用自主品牌核电技术CPR1000,两台机组国产化率提升至64%,实现了以蒸汽发生器为标志的百万级核电站主设备的国产化。
跨入新世纪以来,中广核的国产化步伐显著加快。凭借超过20台核电机组的建设经验,中广核携手核电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携手并进,不断推动国内核电设备国产化率的稳步攀升。这一进程见证了从红沿河1号机组75%的国产化率起步,到阳江核电5、6号机组实现85%的显著提升,直至自主创新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工程防城港二期项目,其设备国产化率已逼近90%的里程碑。
现如今,中广核在运核电机组 28 台,装机容量 3176 万千瓦, 占全国 55%;在建核电机组 16 台,装机容量 1940 万千瓦, 占全国 34%。今年上半年,在运核电机组 90%的 WANO(世界 核电运营者协会)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5 台机组 WANO 综合指数达满分。
这一系列成就不仅标志着中国核电产业链的日益完善与强大,更彰显了中国核电工业在自主化道路上的坚定步伐与辉煌成就。
中国广核集团始终秉持“发展清洁能源,造福人类社会”的企业使命,宁德核电站作为福建省首个开工及投产的核电站,坐落与福建省宁德市辖福鼎太姥山镇,一直以来核电站着力于推进福建乡村振兴事业。自2013年正式投入商运以来,不仅为福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更积极践行企业发展与地方共荣。自宁德核电站建设之处,中广核积极吸纳当地村民,帮助村民实现从农户到产业工人的转变。
不仅如此,中广核在宁德核电站周边村落投入资金,改善基础设施、道路修葺,提升当地村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渔井村作为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宁德核电派驻的村书记的领导下,发展旅游事业增收致富,为渔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当前中国加速推进能源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广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及能源安全战略,作为国内核电领域的领军企业,中广核将依托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持续推动核电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为实现国家能源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首先,深化核电技术创新,加速“华龙一号”等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推广应用,并积极探索四代核电技术、小型堆技术等前沿领域,提升我国核电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加快核电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核电发展目标,同时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核电“走出去”,提升我国核电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三是加强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核电项目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动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注重安全环保,加强核废料处理、辐射防护、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确保核电项目的安全环保运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支持。
中广核表示,将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核电技术自主可控,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驾护航。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与地方政府、社区及公众的沟通与合作,推动核电项目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