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能源
  • 储能
  • 车市“金九银十”将至,锂电产业链排产上修

车市“金九银十”将至,锂电产业链排产上修

2024-08-27 09:03:32 高工锂电
“金九银十”新能源销售旺季临近,锂电池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排期出现改善迹象。
 
“金九银十”新能源销售旺季临近,锂电池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排期出现改善迹象。但排产上扬影响几何、能否持续,还需结合产业链供需结构来分析。
 
电池、铁锂、隔膜、负极排产改善
 
市场调研显示,9月电池环节主要企业排产呈现同环比上涨。头部企业9月排产环比增速有望达10%,在乐观预期下,排产规模可能达到50GWh。
 
有电池厂表示,得益于海外大型储能项目、国内电车销售旺季和新能源商用车需求增长,公司下半年产能利用率有望达到85%-90%。
 
具体来看,储能领域呈现多方利好:包括国内储能中标量超出预期;美国储能并网拥堵状况有所缓解,同时大选等因素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促使企业提前备货;新兴市场大型储能项目集中并网等。
 
动力电池领域虽有增长,但也面临结构性瓶颈。部分热销车型和低价新车的密集发布推动了动力电池的备货需求。但热门车型的电池配套集中度较高,导致增量订单主要集中在个别供应链企业。叠加更新至7月新能源汽车批发结构中,纯电车型占比下降至53%,对锂电产业链整体的带动效果有限,业内仍在等待国内以旧换新政策到期前带来的年内需求集中释放。
 
由于,电芯厂商的排产增量主要集中在储能而非动力电池领域,导致需求向中正极材料企业的传导呈现分化,铁锂主要企业9月排产呈现同比增长,而三元主要企业排产同环比均降。
 
这背后也还有海外电池厂已完成三元材料备库 、开始向铁锂技术路线转移的影响。
 
与此同时,隔膜、负极环节主要企业的9月排产也呈现同环比增长。
 
在材料价格陷入低点的背景下,相关企业需要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来摊平成本、应对低价,从而修复盈利能力。与此同时,排产上扬反映在结构上,也是高性能电池对优质锂电材料产能有所拉动的体现。据了解,包括高压实密度铁锂正极、轻薄化高孔隙率隔膜、快充负极等在内的相关产线,利用率普遍较高。
 
从中期来看,随着快充技术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和固态电池研发进度的加快,需关注新一轮“创新周期”对锂电产业链的影响。
 
碳酸锂排产预增,供需增速博弈持续进行
 
9月锂电需求上扬,但增长幅度是否"超预期"还有待后续数据验证,也取决于市场情绪的变化。同时,需求增长能否传导至上游碳酸锂市场,带来锂价提振并形成成本支撑,则主要取决于库存水平。只有当流通市场采购量增加时,需求改善才能良性向上游传导。
 
最后,虽然碳酸锂产量有所下降,但整体产量水平仍处于高位,小规模减产并不等同于产能出清,真正的产能出清需要追溯至上游锂矿端的实际行动。
 
供给端,截至8月23日,碳酸锂产量连续6周下行。但调研显示9月碳酸锂主要企业排产预期环比增加,总体产量将持续处于高位。
 
现货价格跌至7万元附近,上游减产幅度仍然不明显,甚至未出现明显的减产迹象;上周(8.19-8.23)锂价曾短暂冲高至7.8万元,但未能获得持续支撑而回落。
 
从近期几家锂企在二季度业绩交流会上披露的信息来看,其在逆周期中率先抢占市场份额的目标坚定,这也是导致价格跌至现金成本后未能持续反弹的原因之一。
 
参照一季度锂电排产回暖一度带动锂价上扬至11万元区间来看,所对应的基本面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2024年伊始,锂电行业面临供需失衡的挑战。市场普遍预期供给过剩,导致产业链各环节纷纷采取库存去化和产能收缩策略。恰逢春节假期和设备检修,国内碳酸锂产量在1-2月出现下滑。需求端,部分电池厂商提前布局,带动正极材料排产在年初出现显著增长,进而推动碳酸锂补库需求自1月中旬开始升温。这种短期供需错配推动碳酸锂价格在1月底触底反弹,并在3月终端价格竞争加剧后进一步走强。
 
但随着二季度锂盐产能快速恢复,加之正极材料库存高企导致订单减少,锂盐市场交易再度回归供过于求的基本面。5月起,主要电池企业大幅增加对正极厂的碳酸锂直供量,进一步压缩了正极厂的采购需求,碳酸锂价格因此持续下跌至今。
 
如今,虽然“金九银十”排产上扬,但碳酸锂库存水位已超过10万吨,导致锂价出现反弹,幅度也十分有限。同时锂盐厂在价格倒挂情况下,却仍维持亏损生产,上游产能出清的进度十分缓慢。
 
以外购锂云母矿和外购锂辉石的锂盐企业为代表,自2024年6月中下旬开始,这两类企业的碳酸锂生产已进入亏损阶段。7月份,部分非一体化锂盐厂面对持续下跌的价格和销售困境,被迫选择减产。
 
然而,这些企业的减产规模相对整体产量而言仍显微不足道。大多数亏损企业出于多方面考虑,如维护客户关系、保持生产连续性、确保员工收入以及对"金九银十"销售旺季的期待等,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生产活动。因此,完全停产的企业目前仍属少数。
 
碳酸锂产能过剩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解决,还在于多数企业凭借2022-2023年积累的充足现金流,在行业洗牌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倾向于通过内部降本增效来提高竞争力,以避免在行业整合中被淘汰。尽管目前已有个别企业开始检修或暂停生产,但一旦市场价格出现回暖迹象,这些企业又会迅速恢复生产。
 
基于此,市场对锂价交易的逻辑已从关注下游排产转向关注供给和库存变化。由于库存持续累积,即便在需求旺季,市场悲观情绪的维持仍将导向价格下跌。业内倾向于认为,短期内价格底部的形成需要看到碳酸锂库存停止增加、甚至开始下降。
 
在这种背景下,锂电中下游企业将难以从原料端获得成本支撑,反而面临计提跌价损失的风险。原料成本持续下探的过程中,需求的边际好转仍不足以对价格产生支撑。这种情况导致材料企业面临订单有量无利、亟待扭亏的局面,促使企业更加需要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来维持生存。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锂电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