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企业猛攻北美储能市场

2024-08-12 10:50:19 高工锂电

随着政策、审批流程的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预计未来几年美国储能装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从政策利好角度来看,美国储能市场充满了“诱惑”。相关预测,预计2024年美国电网侧储能装机将继续实现强劲增长,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到14.3GW,电网侧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增加近一倍,保持高增长趋势。

一业界人士向高工储能表示,随着政策、审批流程的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预计未来几年美国储能装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美国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应用场景多样,有利于提升储能经济性。包括调频、爬坡/转动惯量、电压或无功支撑、负荷管理、峰谷套利、调峰、平滑风光出力、备用、降低新能源弃电等。

美国“诱惑”让中国储能企业“前仆后继”。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远景动力、国轩高科等电芯企业相继大举功入美国系统集成商体系,甚至单个企业签超10GWh超级大单。

与此同时,阳光电源、比亚迪、天合储能、阿特斯、双一力储能等系统集成商加快进击的步伐,全速瞄准正在加速“膨胀”的美国储能市场。

美国储能市场的诱惑“有多大”?

2023年5月,美国国税局和财政部发布新版补贴细则提到,针对大于1MW的大型储能项目只有满足:项目的最大净输出能源小于1MW;2023年1月29日前开工建设的项目;或该项目满足通货膨胀减少法案的现行工资和学徒要求这三个要求之一才有资格获取30%的基础补贴。同时满足本土化制造、能源社区与低收入社区要求之后最高补贴幅度可达到70%。

大型补贴项目细则的敲定加速美国备案储能项目的建设进展。《通胀削减法案》和FERC新规对新能源项目进行巨额补贴,可再生能源并网流程也进一步实现简化,多重利好因素叠加下,美国电网侧储能装机投运持续加速增长。

2023年快速增长的数据说明了这一点。2023年全年,美国储能装机为8.74GW/25.98GWh,按照装机功率MW和容量MWh计算,相比2022年同比增长90%/97%。

从2023年美国新投运超5MW储能电站开发商情况来看,美国大储项目开发商从公用事业公司向电网(如意大利国家电网Enel、法国电力集团EDF等)、金融企业(如Energy Capital Partners、CIM Group)等拓展,开发商背景呈现多元化。其中NextEra Energy、Vistra、AES等头部电力公用事业企业率先布局多个大型储能项目。

美国储能市场正在被充分挖掘。以美国能源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特斯拉为例,特斯拉于近日表示,今年第二季度其取得的骄人成绩,主要得益于加州Lathrop超级储能工厂持续扩产Megapack,从而辐射美国周边的储能需求。

电芯企业“堡垒已成”,系统企业“马力大开”

一直以来,美国市场准入壁垒较高,本土品牌也较为强势,目前中国企业大多参与上游环节的供货。从电芯角度切入美国储能市场,能实现本地化生产的电池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主动权。在全球经济博弈下,中国电池企业在美建厂阻力较大,切入美系储能系统集成商供应链亦是不错的选择。

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瑞浦兰钧、远景动力、海辰储能、亿纬锂能等多家企业攻入海外储能集成商的电芯供应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包括Powin、Jupiter Power等美国系统集成商相继与瑞浦兰钧、亿纬锂能、海辰储能签订多个GWh甚至10GWh级别的储能订单。而此前包括特斯拉、FlexGen、Powin、Fluence、Primergy、Nextera、Energy Vault、SUNPIN SOLAR等在美储能业主,均已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瑞浦兰钧、远景动力等中国电池企业达成相关合作,预估储能订单合计或已超100GWh。

此外,逆变器企业也通过打入Fluence、Powin Energy、Tesla等头部集成商供应链进入美国市场,不少企业通过在美设厂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方式打开美国储能市场。

一直以来,美国大储集成商以本土厂商为主,其中特斯拉、Fluence占较大份额。

美国市场十分重视供应链管理、融资可行性和以往项目的参考情况。经过多年突破,以及国内储能集成商不断匹配美国储能市场,阳光电源成功跻身美国大储集成商TOP5 。另外,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商中阿特斯、科陆电子、 比亚迪、天合储能等加速“攻坚”。

8月7日,科陆电子公告称,科陆美国公司与客户协商一致,对原合同的部分内容进行了重新约定,科陆美国公司向该客户销售集装箱式电池储能系统的容量由600MWh变更为800MWh。

无独有偶,天合储能于近日正式推出北美市场首个从自研电芯到AC侧全栈集成10MWh Elementa 2 Elevate储能解决方案。本次,天合储能发布北美市场首个从电芯到AC侧全栈集成储能解决方案Elementa 2 Elevate,将“扬帆”美国市场。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中国企业,北美储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