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出生于农历七月七,这一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将这天称作七夕节。七月,芙蕖满池,娇美,动人,取名牡丹吧。牡丹生得伶俐乖巧,格外惹人喜爱。村头巷尾闲坐的长辈们直赞这小丫头,日后必定水灵。
与牡丹年龄相仿、住得相近的孩子们聚在一处,好似欢蹦乱跳的一群小兔子,无论阴晴,不分农忙农闲,一群孩子就在村巷中嬉闹、追逐,饿了、渴了,抿抿嘴唇、拍拍肚皮,继续疯玩。到了饭点,大人们就扯开嗓子呼喊:“妞妞,娃子,回家吃饭咯”!有个小子,年长牡丹一岁,模样清秀,言语不多,却干脆利落,颇有小男子汉的气概,不论玩耍何物,从不争抢,很是谦让。牡丹颇为欣赏他的性情。刚吃过饭,孩子们又聚到了一块儿。“大热天的,猫狗都躲到阴凉处,怕热坏了身子,瞧那一张张小花脸,和戏台上的丑角有得一拼。”说话的是牡丹家隔壁的大爷。他甚是喜爱孩子,尤其是七夕出生的牡丹。
起初,牡丹对爱情的认知,是瞧见谁家都是一大家子人,连鸟儿也不例外,看它们栖息在屋檐下、柳树上,个个幼雏,张着小口,等待亲鸟喂食的模样,牡丹感受着它们的温暖与欢乐,心怀憧憬。
不知不觉中,那朵牡丹褪去了稚气,出落得如待放的花苞。七月,不单有牛郎织女的传说,也有小溪畔的情思。那日,风儿将牡丹带到了村外的小溪边,脚下踏着温热的沙石,头顶飘着绚丽的云霞。小溪里虾蟹嬉戏、菖蒲摇曳、水鸟轻点,唯有那朵花,立在岸畔,婀娜的身姿撑起裙袂,在温馨与浪漫中,撩动着少年的情思。
校园中、跑道上、书桌的边缘处,都留下了青春的印记,也隐藏着一些小情愫。每当下晚自习后,黑漆漆的途中,无人结伴,月亮也躲了起来。这时,身后就会有一道光投射在她的脚跟与地面之间,两个人的步伐近乎一致,相隔的距离,恰好是光线延伸的长度。那三年的时光,遇过风雨、遇过阴霾、心动过、憧憬过,都在记忆中留下了痕迹。
七夕节,未见星河,却见了故人。一朵牡丹和一阵风相遇了,一条红绫编织的发带就是他送给牡丹的信物,发带上还串着一颗与晚霞一样红的珠子。牡丹佯装一副不在意的神态,把头转向了天边的云朵。细小的雨点滴滴落了下来,这天怎么说变就变了呢。他脱下了蓝色的长衫,一把遮风伞就此撑开了,他们手挽着手,心贴着心,漫步于飘飘洒洒的细雨中,朝着温暖的方向前行。他护送牡丹回家后,雨停了,可他们的梦却融入了夜色……
秋季,村里鼓励品行端正、身体健壮的青年积极报名参军,他完全符合条件,也渴望到部队磨砺几年,归来再成就一番事业。刚刚萌芽的爱情,就这样被分隔,那种滋味恰似牛郎织女。他走后,牡丹就在镇上热闹一点的地段开了一个饰品店,经营一些首饰和小挂件。不愠不火的小店,是连接牡丹与他情感的驿站。在期待和思念中,书信传递着一对恋人的牵挂。
又到了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也是牡丹与他相恋一周年的日子。她要早早去饰品店,等候邮差送来他的深情呢喃。刚出门,两只喜鹊就飞了出来,落在了电线上。往年七夕,喜鹊都忙着去搭桥,今年留下两只,略显笨拙,不飞不叫,看模样,像是累了。但牡丹全然无心顾及,包括沿途的风景,她都未曾留意,她在乎的是邮差是否已在路上。到了饰品店,她打开店门通通风。凑巧的是,两只喜鹊也落在了店门口,看样子,它们是与牡丹一同抵达的饰品店,它们低垂的翅膀似藏有悲伤的故事。到了中午,饰品店除了几位顾客,未见其他访客。牡丹沉思了片刻,迈步就去了村中的邮政所,值班的是位大叔。正拿着一份报纸在看,“南方又闹灾了”大叔不经意冒出的几个字,格外沉重。牡丹匆忙整理了那些摆放凌乱的包裹,然后顺着那扇窗户边朝外走时,看见大叔手中的那份报纸上报道南方救灾的新闻,仿佛就有他的身影。
北方干旱,南方闹灾。那段日子,骄阳烘烤着大地,那朵花被烤得焦虑不安,心浮气躁,每日写呀、寄呀、等呀、盼呀,可最终都杳无音讯,牡丹陷入了失落的深渊。某天黄昏,那朵花又去了溪畔,她想重拾往昔的点滴,再将那段回忆拼凑起来,重新还原属于花和他的爱情篇章。“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临水而立,我愿顺流而下,依偎在她身旁……”这首歌是牡丹为他吟唱的,就让那歌声顺流而下,流向遥远的南方,流入他的心海。
那夜,牡丹梦见他坐在泥泞的道路旁,身旁放着行囊,面含疲惫,路边停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整个画面,除了寂静,就是一片灰暗。梦浸湿了枕头,触动了她的心灵,远处,又传来蝉鸣声声。
后来,他的战友给牡丹寄来了书信,他在一次赈灾救险中发生意外,腿部受伤无法站立。次日,那朵花就带着家乡的泥土离开了村子,踏上了南去的列车,一朵花的绽放如此坚定。牡丹已在小溪畔播下了无数的种子,她要为他种下一岸的牡丹花,将那段美好的故事永远留在花田之中。(陕煤运销集团铜川分公司 孙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