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能源
  • 生物质能
  • 杜祥琬:应该把生物质能的重要性提升到像风光新能源一样的高度

杜祥琬:应该把生物质能的重要性提升到像风光新能源一样的高度

2024-08-07 10:40:53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近期,杜祥琬院士在接受《中国电力企业管理》记者的独家访谈中,一方面有力地强调了在重塑能源格局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推动能源的多元化利用。尤其是东部地区,更需要深入挖掘周边的丰富资源,全力以赴地推动“电从身边来”的理念。另一方面,他指出以生物质能为代表的“身边资源”尚未被充分激活,借此机会,呼唤业界对生物质能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战略地位给予足够的重视。

 

问: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推进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的关键之年。当前,我国能源电力发展面临着哪些更加复杂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如何评价我国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的减碳行动?

答: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如今,站在全球碳中和已成大势、我国碳达峰时间点迫近、能源转型进入“深水区”的历史节点上回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提法,更加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和深远影响。当前,从不可再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从化石能源为主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转型,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共识和方向。尤其是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更加需要保持转型的战略定力、明晰战略方向。我国面向世界的“双碳”承诺,宣告了中国绿色转型的决心与雄心,标志着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发展模式正在落幕,新的发展范式的兴起将创造人类新的现代化模式,为中国和世界带来可持续的绿色繁荣。

遵循“双碳”战略的能源转型,犹如全球的一道难题,亦如漫长的征途,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在我国,煤炭主导着能源领域,其降碳压力犹如千钧重担。煤炭,这一不可再生资源,其开发资源量为1710亿吨。倘若以我国目前的年采掘量计算,采储比大约仅为40年。因此,我们务必提前适应煤炭逐渐减少的现实。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我们要加快煤炭减量的步伐。在“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的增长;在“十五五”时期,我们要逐步降低煤炭的使用。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近年来煤炭消费的增长势头不减,甚至出现了增幅反弹的现象。这其中,虽有客观需求的存在,但也揭示了转型降碳任务的艰巨性。

问:从兰考县的实践中可以看出,生物质能是能源清洁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您如何看待生物质能在能源转型中的战略定位和市场前景?

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转型的基本方向之一,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全球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生物质能战略地位亟待提升,并需通过深入的技术研究和产业模式创新来推动产业蓬勃发展。

当前,国内外智库机构对生物质能的发展前景均持乐观态度。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60年,生物质能在全球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达到17%。在瑞典,生物质能占一次能源消费的34%,对碳减排贡献度达到25%左右,“垃圾就是能源”的理念深入人心,“4吨垃圾等于1吨石油”,其世界领先的焚烧和处理技术让垃圾得到充分利用。

在我国,生物质能的发展同样备受期待。据《全球能源和气候展望》报告预测,待到2030年,生物质能将在我国终端能源的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占比可达10%。此外,其在二氧化碳减排领域亦具有无限潜能。正如《3060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书》所预料,截至2060年,生物质能产业将为全社会带来20亿吨二氧化碳减排的惊喜。

生物质能技术包括固体成型燃料技术、液体燃料技术、气化技术、发电技术,其中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可替代煤炭,实现供电及供热,具有减污降碳、成本低的特点;液体燃料技术可转化为燃料生物油、生物航空燃油、纤维素乙醇等;气化技术可转化为沼气、合成气,即低碳醇醚,亦可用于发电;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生物质制造有机化学品”这一应用方向,可替代化石原料制造,推动生物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生物质能是唯一一种能够以多种形态对能源作出贡献的非化石能源,在未来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是一支稳定、连续、易操作的基荷品种,同时,生物质能的一部分非能源形态,也同样具有经济效益,如做肥料等,因此,发展生物质能兼具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气候效益,在我国中东部“电从身边来”的实践中,应高度重视生物质能的发展和应用。

问:当前,生物质能在我国能源市场中仍然属于“小众能源”,您认为发展生物质能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对于推动生物质能的进一步发展您有怎样的建议?

答:从顶层设计来看,我国有关生物质能战略定位缺失,生物质能的职能管理部门多头分散,缺少明确的政策支持及长效机制,不利于产业培育和规模发展;从技术经济角度看,生物质能分布分散且不均衡,收购、加工、储运原材料成本较高,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影响能量转化效率等等,均是当前生物质能发展面临的制约。

在我国能源资源体系中,生物质能仍然是一个“小角色”,但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生物质能在能源转型中的战略地位亟需提高,应该把生物质能的重要性提升到像风光新能源一样的高度,让生物质能像新能源一样从“微不足道”逐渐走向“举足轻重”乃至“担当大任”,并以此为目标制定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摸清生物质能资源底数,做好基础统计,打造几类典型的企业样板,以头部企业带动产业链的完善与壮大;鼓励技术创新,提高生物质发电的稳定性和转化效率,降低利用成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与产业模式创新,健全收储体系,把分散的生物质和有集中度的工业加工手段结合起来,促进产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杜祥琬,生物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