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美股上市公司、全球出行平台优步科技(Uber Technologies)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中国电动汽车领头羊比亚迪签署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此次两家公司将携手合作,共同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
其中,包括两个重点内容:1、将10万辆比亚迪电动汽车引入优步全球主要市场平台;2、双方还将合作开发比亚迪的自动驾驶汽车,并将其部署在优步平台上。
优步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罗萨西表示,“当一名优步司机转用电动汽车时,由于他们驾驶的时间更长,所实现的减排效果比普通驾驶者高出四倍。此次与比亚迪的深入合作,将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创造社会价值,我们对此感到非常激动。”
上半场,全球部署
首先,关注电动汽车的全球投放。
如今,单一的市场已经无法满足董事长王传福。在高水平的开放新格局下,比亚迪积极布局全球市场,走进全球用户视野,成为新能源汽车出口最多的中国品牌。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60.7万辆,同比增长28.8%。其中,海外销量超20.3万辆,同比增长173.8%。截至目前,比亚迪已进入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巴西、匈牙利、泰国等海外地区投资建厂,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具体来看,这场和优步“横跨太平洋”的合作,目标是辐射全球市场。双发将从欧洲和拉丁美洲开始,并逐步拓展至中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区,让全球更多乘客体验到更环保的出行方式。
同时,为了倡导更多司机选择电动汽车,双方将进一步考虑在未来面向车主提供充电折扣、车辆保养或保险优惠,以及根据各市场具体情况提供融资和租赁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优步而言,与比亚迪的合作能够解决当前电动网约车普及的最大痛点:司机们需要一款价格合适、续航里程足够长、车内空间宽敞的车型。
在优步看来,比亚迪的电动汽车除了价格实惠外,还具备维护和维修成本低,车辆种类多、电池性能好、制造质量优等适合共享出行的特点。因此,优步急需比亚迪的支持。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兼比亚迪美洲地区总裁李柯则认为,“比亚迪一直在全球推动可持续出行发展,与优步的合作无疑是我们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一步。这次合作标志着城市出行电气化的新篇章,我们期待未来比亚迪的电动汽车能为全球更多用户提供更美好的出行体验。”
从开始造车到电动大巴出海,比亚迪用了近十年。从商用车出海到乘用车出海,比亚迪又用了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比亚迪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企业的史诗般的征程。
“展望2024年,尽管外部环境依旧复杂,中国将以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基调,持续扩大释放内需新潜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在平稳运行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王传福这样预期,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延续强劲增长势头,迈进千万辆级时代,渗透率有望再突破。
下半场,整车智能
其次,关注自动驾驶的合作研发。
虽然王传福曾语出惊人,“自动驾驶都是扯淡,那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都是忽悠,它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被资本裹挟。”但随着汽车产业渐入智能新赛道,比亚迪自然不会放过。
具体来看,优步和比亚迪在公告中宣布,两家公司会合作将“具有自动驾驶能力”的比亚迪汽车部署到优步平台,作为全球最大的按需出行和配送平台,优步完全有能力将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大规模推广给全球受众。
早些时候,优步已经尝试过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去年10月,优步与Alphabet公司旗下的Waymo,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推出7*24小时的自动驾驶网约车。此外,还在美国、日本部分区域推出自动驾驶送货服务。
智能化的下半场,比亚迪又了交出怎样的答卷?
今年1月,2024比亚迪梦想日正式举办。重磅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全新战略——整车智能,以及“天神之眼”L2+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一系列丰富的技术成果,向外界展现了智能化实力及未来战略布局。
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四部门联合宣布,经相关部门及专家初审和择优评审,已经确定了9个汽车品牌进入智能网联试点联合体。其中,比亚迪榜上有名。
此前,比亚迪汽车海洋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公司智能驾驶团队目前已经有数千人,投资数以亿计。比亚迪将继续发挥低成本的优势,并希望未来2年至3年内在15万元左右甚至15万以下的车型中,全面实现标配比亚迪自研自产自销的智驾系统。”
政策方面,《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等先后出台,推动自动驾驶市场向好。
技术方面,全国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投用、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和示范区陆续认定、试点单位积极开展技术验证,极大地促进了多源感知数据融合。
企业方面,全球越来越多的整车厂、零部件厂以及谷歌、苹果、百度等科技公司开始投入智能化汽车的研发中来,自动驾驶技术快速抢占汽车市场。
近年来,人类一直在畅想未来车辆的驾驶形态,在以往的科幻片给到的答案高效、智能的自动驾驶智能场景。现在,我们正在无限接近那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