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浙江电网侧储能电站已并网26座,总容量182.8万千瓦/365.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倍,圆满完成浙江省2024年迎峰度夏新增新型储能目标任务。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储能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氢储能等,被认为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
新型储能又分为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其中,电网侧储能是指电力系统中能接受电力调度机构统一调度、响应电网灵活性需求、能发挥全局性、系统性作用的储能资源。
2023年上半年,浙江电网侧储能并网总装机容量17.8万千瓦。短短一年,浙江电网侧储能总装机容量达182.8万千瓦,同比增长超1000%。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对新型储能产业窥知一二。
新型储能是否迎来发展春天?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储能是我国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支撑技术,也是抢占未来发展机遇、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自带光环的新型储能可谓乘风驭光而起,发展进入快车道。据统计,2020—2022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平均年增速达136.3%。2023年,新增投运规模同比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了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
不少省份开始在新型储能装机容量上发力。
作为典型的用电大省和资源小省,浙江的新型储能,尤其是电网侧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已走在全国前列。
一方面是新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压舱石”作用。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新能源开发消纳规模不断加大、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需求不断提升。新型储能具有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与新能源开发消纳的匹配性更好等优势,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势。
尤其是电网侧储能可以接受调度机构的统一调度,在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关键时刻能发挥顶峰作用,同时也能促进负荷低谷时段的新能源消纳,成为行业发展“香饽饽”。
另一方面是政策的出台。2023年8月,浙江省能源局印发《关于下达2024年迎峰度夏前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目标任务的通知》,计划全省在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底前新增新型储能装机2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4月,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容量补偿资金分配方案》的通知,指出由各市列入新型储能项目建设计划,且在2024年6月30日前完成并网试验的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开展补偿,总规模不超过130万千瓦。
这些政策的阳光投射于新型储能行业,使得整个行业迅速膨胀。
此外,新型储能成本已下降近50%。成本是储能应用的核心。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投运锂电池储能占比达97.4%,在新型储能中占绝对主导地位,且其价格呈下降趋势。
三年前,锂电池储能度电成本平均大约在0.8元—0.9元/瓦时。2023年,受上游原材料成本下跌及产业规模扩大等因素影响,锂电池价格不断下行,目前国内电芯价格已低于0.4元/瓦时,综合考虑系统效率和运维成本等因素,锂电池储能的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已降至0.40元—0.45元的水平,成本下降已趋近50%。
利好政策叠加成本下降,致使新型储能在浙江各地“全面开花”。6月6日,在丽水龙泉,全球首个成功应用半固态电池储能技术的储能电站——泉电储能电站并网,装机规模10万千瓦/20万千瓦时。6月9日,在金华武义,浙江省装机规模最大的电网侧储能项目——金华武义欣元储能电站并网,装机规模20万千瓦/40万千瓦时,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电网供电可靠性和柔性调节能力。
未来两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仍将呈快速增长态势。
新型储能盈利难题如何破解?
眼下,进入火热“黄金赛道”的新型储能,却不是个“赚得流油的行当”。
新型储能产业代表恒龙新能源董事长鲁兴海告诉记者:“我省新型储能有20%容量补贴的政策,但要求充放电必须满600小时。打个比方,投资1个亿的储能电站,在充放电满600小时后,可领2000万的补贴,这样需要5年时间才能回本。”
可事实上,储能电池是有充放电效率的,约为85%,随着使用时长的增加,充放电效率会逐年降低。且充放电之间是有度电成本的,目前,浙江平均峰谷差价在3.5—4毛之间,两充两放后是7—8毛左右,除去标杆电价后,差价在2毛左右,无法覆盖度电成本。
一旦政策补贴“退坡 ”,新型储能产业是否会“溃堤”?可见,光靠政策补贴并不能解决新型储能盈利的根本问题。应当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成本疏导。
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配储是缓解盈利难题的方法之一。
2023年,浙江省能源局就下发过新能源配储的通知,对于2024年1月1日起并网的近海风电、集中式光伏项目,必须按不低于发电装机容量的10%、时长2小时配置新型储能。配储的方式可采用租赁、共建或项目自建等。
目前,租赁费用并没有明确的官方标准。近期因为新型储能投产多而集中式新能源投产少,使得租赁价格大幅下降,大致在50-100元/千瓦*年左右。以一个100兆瓦的储能电站为例,按80%容量完成租赁,租赁标准50元/千瓦*年测算,全年容量租赁约400万元。
参与第三方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开展调峰辅助服务也是方法之一。新型储能电站按照电力调度机构的指令,通过在低谷吸收电力,在其他时段释放电力,从而提供调峰服务的交易。“目前,浙江的第三方辅助服务市场一年大概开50次。”鲁兴海形容它好似一颗糖,可以掰着吃,但吃不饱。
电力现货市场近两年也成为新型储能创收的一条路径。2021年7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陆续发布多项推动新型储能发展和应用指导文件,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鼓励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在国家的层层鼓励推动下,各地也进行了相应实践。2023年10月,广东宝湖储能电站首次入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以“报量报价”方式参与现货市场交易。
今年5月1日起浙江电力现货市场进入长周期结算试运行,后续会将储能、新能源等市场主体纳入。待浙江电力现货市场“转正”,新型储能的经济效益或将进一步提升。
以浙江一个100兆瓦的锂电池储能电站为例,据测算,不参与现货市场时,成本回收途径主要包括充放电收益和政府容量补贴,年收益大约为2920万元。若参与现货市场,按照浙江目前的市场规则测算,年收益为3333万元,比不参加现货市场收益增加413万元,增幅是14%。
因而,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是新型储能产业健康发展之“道”。
新型储能将何去何从?
从国网浙江电力获悉,截至6月底,浙江全省电源装机13611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约7118万千瓦,一举超越火电6800万千瓦的装机,占比超过五成。
装机占比的改变也对浙江电网的尖峰特性产生了影响。全社会用电负荷一天中最高时段往往是在中午,但电力紧缺时段却往往出现在晚上。究其原因,浙江是分布式光伏装机比较大的省份,而光伏出力需要有太阳,中午时段光伏等新能源出力较大,到了晚上无光就无法出力。
这也是新型储能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看着这个“一夜长大”的孩子,我们似乎看到了20年前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影子。
2008年,分布式光伏兴起,在补贴政策和“十三五”规划的共同刺激下,分布式光伏进入快速发展期。补贴取消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持续降低,分布式光伏迈入了高质量发展时代。
新型储能的发展路径似乎与其不谋而合。但新型储能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安全是新型储能应用的基础。储能设备在某些条件诱导下,有发生热失控的风险,消防安全尤为重要。国网浙江电力在印发新型储能调度管理规定时,将消防安全管理也纳入其中。当储能载体发生热失控后,可通过外部灭火、降温等安全措施阻止进一步的热蔓延或爆炸。当然要想实现储能设备的本质安全,还需不断提升系统、模组和电芯等的技术。
绿色是新型储能可持续发展的保障。2023年8月,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正式生效,对电池企业提出电池护照、电池回收及碳足迹的强制性要求。因此,应从储能电池设计环节就考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尽量采用绿色材料和可再生材料、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采用易于拆解和回收的电池结构等。
积累新型储能的运行管理经验。“新型储能大规模建设之后,面临调用是否充分的问题。目前,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加强电网调度。”国网浙江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水电及新能源处处长陈文进介绍,国网浙江电力调控中心也印发了一些管理办法,按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辅助电网调峰和最大化消纳清洁能源的”顺序调用电网侧新型储能,但作为新生事物,对于新型储能的调度管理还需要时间来积累更多经验。
新型储能就像成长中的孩子,家长总是会担心他们出错、跌倒,因而迟迟不肯放手。在发展之初,政府出台政策,扶之上马,十分必要,但随着新型储能的不断壮大,也应该让其经历风雨、独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