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复杂局面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能源中国——统筹转型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下的产业动能焕新”主题活动中,作了主题演讲。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 邹骥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邹骥首先指出,经济增长、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一直是政策追求的三大目标,但传统能源技术和治理体系很难实现三者的协同。然而,随着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电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在能源行业的应用,能源科技产业革命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可能。
中国经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着中高速增长,但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必须加快培育新动能,有序管控传统动能减弱的节奏。邹骥强调,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消费与投资需求的内容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对经济发展质量、技术知识含量的要求日益提高,高质量发展要求对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环境质量作出贡献。
邹骥提到,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潜力巨大,未来30年的投资潜力可达140万亿到200万亿人民币。他特别提到“十四五”期间,能源转型、绿色低碳化、数字化融合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潜力平均每年约9万亿,5年累计近46万亿。
邹骥认为,工业制造业正处于技术创新与能耗结构变动的关键时刻。传统高耗能部门正面临需求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转折,新技术如轻冶金钢、短流程钢等将引领钢铁工业的未来。
电力部门的深度低碳化是决定中国未来碳排放轨迹的关键。邹骥指出,尽管可再生能源占比稳步上升,用电需求的增长仍需满足,这要求新增装机和发电能力。他对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持乐观态度,认为风光产业将在未来十年内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力量。
最后,邹骥强调政策需要更有靶向、精准发力,特别是碳市场的支持方向。他提出,碳市场应重新定位,支持从火电行业向风光水发电的技术转换,以实现能源行业的绿色转型。
他的发言为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在新旧动能交替的机遇面前,他的观点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增长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