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五大有利因素

2024-06-20 08:49:21 前线理论圈

当前,宏观政策支持有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有序释放,新质生产力“集链成群”,更多前沿技术“点上突破”,各类微观主体信心和预期回暖,外部经济环境边际改善,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不断增多、加速聚集,有力支撑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宏观政策是撬动社会总需求、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为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力度增强、结构优化,有力支撑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

从财政政策看,支出整体规模显著扩大。2024年财政赤字、专项债规模均有所扩大,加上新增超长期国债1万亿元、2023年的增发国债大头在2024年使用,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分别增长4%、18.6%,总体盘子较大,对稳定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从货币政策看,量价两端发力满足实体经济需求。4月份货币供应量(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7.2%、8.3%,流动性合理充裕。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降至3.95%,企业中长期贷款成本稳步下降。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落实见效。需求不足依然是困扰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推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重大部署,各省市加速出台配套政策。这既能够促进消费、拉动投资,也可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加快落地,成效逐步显现。4月份,数控锻压设备、包装专用设备等产品产量由降转增,同比分别增长13.4%、11.1%;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工商用制冷空调设备等产品供给加快,产量分别增长7.4%、5.1%,较上月加快1.9个、2.6个百分点。

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带动力不断显现。技术革命性变革带来生产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依靠不断突破的新技术、完备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以及持续的深化改革,我国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一方面,部分新兴产业“集链成群”,产业化水平全球领先。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服务机器人等重点高技术产品产量同比快速增长,部分重点产品的竞争力已经迈入全球一流行列,如电动汽车(不含混动)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持续处于20%以上高位。

另一方面,前沿技术“点状突破”,锻长板补短板持续推进。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持续突破,相关行业企业加速上下游布局,提升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水平,带动1—4月份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2%、34.2%,未来增长动力依然较强。

企业和社会信心持续恢复。宏观经济增速加快,带动企业居民扩大消费和投资,有效需求稳步上升,逐步形成“信心回暖—扩大支出—经济增长”的正向循环。

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针对银行家的调查显示,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偏冷的比例为35.1%,较2023年末下降5.2个百分点;商务部数据显示,海外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也在增强,一季度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086家,同比增长20.7%。

跨国咨询管理公司科尔尼公布的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显示,中国排名全球第三,较2023年上升四位,位居新兴市场国家首位。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增强。全球高通胀压力明显缓解,主要经济体高利率政策逐步转向,主要国家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回升,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有所改善。

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将推动我国外贸向好势头更加巩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24年全球GDP增速为3.2%,较2024年1月的预测调高0.1个百分点。发达国家经济恢复有望推动我国消费品出口企稳回升,发展中国家经济较快回升将带动我国资本品和中间品出口维持较快增速。

另一方面,中外利差收窄有望增强海外投资者对华投资意愿。美联储年内可能启动降息,中美利差收窄将推动人民币升值,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格上升,海外投资者对华投资意愿进一步增强。

作者:黄汉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薛啸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节选自《前线》杂志2024年第6期,原标题“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增强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设备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