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体制变革——主推资源配置市场化

2024-06-12 09:38:03 中国煤炭报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能源安全问题,明确提出我国能源安全发展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提出5个月后,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价格改革问题,指出“推进价格改革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此后,能源体制革命越来越成为能源改革的核心工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长景春梅在《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构建现代能源市场体系》一文中指出,在能源革命四大领域里,能源体制革命居于核心地位。以“理顺能源市场运行与管理机制,构建现代能源市场体系”为目标的“能源体制革命”,是能源革命的制度基础和保障。

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10年来,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煤炭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煤炭市场化水平全面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活力明显增强。

上层建筑更完善

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的2024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上,32家大型煤炭供需企业现场签订了2024年度煤炭中长期合同,合同总量4亿吨左右。

“基础价加浮动价的定价机制,充分发挥了煤炭经济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梁嘉琨说。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张宏表示,近年来,我国建立和完善了包括中长期合同在内的一系列制度,让更多企业实现市场化对接。

2012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要求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自主协商确定价格。自此,存在多年的煤炭订货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煤炭市场亟需新的煤炭产运需衔接机制,煤炭交易市场迅速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得以更好实现。

2016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保障煤炭中长期合同履行的意见》。当年年底,当时的神华集团重拾年度长协价和现货价的价格双轨制,并按要求制定了较明确的长协价定价机制,即“基准价535元+浮动价”的定价模式。

信达证券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左前明介绍,纵观我国煤炭价格发展历史,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953年至1984年的完全计划经济定价阶段、1985年至2012年的价格双轨制阶段、2013年至2016年为完全市场化阶段,2017年至今为“基础价+浮动价”的中长协与市场价并行的价格双轨制阶段。

“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是能源体制革命的重要内涵。”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梁昌新表示。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价格主要由政府制定,价格构成不合理,缺乏科学的价格形成机制,不能真实反映能源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稀缺程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价格缺乏对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在《新常态下能源体制变革路线图》一文中指出。

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指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引导煤炭(动力煤)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完善煤、电价格传导机制,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推动煤、电上下游协调高质量发展。

“在坚持煤炭价格由市场形成的基础上,明确了煤炭市场价格合理区间,而不是简单地直接限价。这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促进市场价格合理形成的重要举措,有助于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建国说。

“成熟市场化国家能源体系的运行,建立在完备的法律体系基础之上。”景春梅指出。

2023年,国家能源局全面开展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对原能源部、电力部、煤炭部、国家经贸委、国家电监会时期的规章进行系统清理,修订11件、废止8件,进一步完善行业管理制度。

今年1月,能源法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今年将推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能源法,加快修订可再生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

“10年来,煤炭行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煤炭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我国出台了资源税法,颁布实施了《煤矿安全生产条例》,修订完善了节约能源法、安全生产法等,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带来的相应政策得到了进一步落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李延江表示,“与此同时,煤矿的安全治理体系健全完善,安全治理水平总体提升。2023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比2014年下降了63%。”

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指出,我国能源改革和法治建设协同推进,能源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覆盖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监管、服务的能源治理机制基本形成。

煤炭交易更高效

6月2日上午11点,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朔州煤电有限公司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网上发布竞价交易预告,竞价商品为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左云草垛沟煤业有限公司提供的6000吨化工用原料煤。当天下午5点,6000吨化工用原料煤全部成交。

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网上,一笔笔交易订单正在发生。

据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技术开发中心负责人高江文介绍,煤炭现货交易系统(现中国太原煤炭交易网)早在2012年已正式上线,当时依托山西省政府,平台合同主要为邀约交易产生的煤炭购销合同,“几乎没有市场化合同”。

自2020年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注入晋能控股集团后,该集团交易数据全部上线,交易业务大幅增长。随后,山西省各大煤炭企业交易数据纷纷上线,平台数据量显著增加。

“我们上午9点在平台上挂出化工原料煤的竞价交易预告,下午2点就被出价签走。和以前相比,煤炭交易更便捷、更顺畅。”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李阳煤业公司煤质管理中心主任连国欣说。

今年4月,山西省能源局制定了《山西省煤炭高标准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从5月1日开始,山西省煤炭经营主体全部煤炭资源全品种销售、采购、贸易等所有煤炭购销活动,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平台统一开展合同签订、物流衔接、交收履约、资金结算等全流程交易。

目前,中国太原煤炭交易网已有交易商2.7万余户,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平台交易量达9.46亿吨,其中市场化合同1.69亿吨,为供方交易商销售增值61.56亿元,为需方交易商采购降低成本0.19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地建成的煤炭交易中心有30多个,已经运营的煤炭交易中心分布在全国多个地区,基本形成了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陕西煤炭交易中心等产地型煤炭交易市场,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天津天保大宗煤炭交易市场、徐州华东煤炭交易市场等集散地型煤炭交易市场,沈阳煤炭交易中心、鲁中煤炭交易中心、华中煤炭交易中心、华南煤炭交易中心等消费地型煤炭交易市场并存的空间布局。

2020年10月,由国家发改委推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联合煤炭、电力、钢铁、港口、地方煤炭交易中心等35家骨干优势企业共同投资组建的全国煤炭交易中心正式运营。

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负责人介绍,从整体来看,这些煤炭现货交易市场,正在发挥其在煤炭流通领域中的作用,开始更多地利用市场手段调节或调控煤炭流通,减轻政府协调煤炭流通的压力。

市场主体更进取

“矿井实施‘契约化经营’内部劳务合同制管理,变基层单位‘被动干、发工资’为‘主动干、挣工资’,激发了职工跳起来‘摘桃子’的积极性,职工月均收入同比增加1000多元。”淮北矿业集团许疃矿修护区区长高继红说。

陕煤集团澄合矿业公司将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岗位津贴标准提高1倍,通过“一人一表”考核法实施全员绩效考核管理;冀中能源集团云驾岭矿推行用工薪酬市场化,3个月干了4个月的工作量,节约了人工成本50多万元;中煤大屯公司机关人员“全体起立“,公司总部机构从37个减至22个,机关编制从669个减至311个……

近年来,煤炭企业积极引入内部市场化机制,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让能力决定位置,让贡献决定薪酬,突出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此后3年间,国有煤炭企业不断推进组织机构改革、体制机制重塑、产业区域整合。2022年9月初,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台账完成率超98%。

去年6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标志着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之后的新一轮改革正式启动。

煤炭企业意识到,作为推动能源革命的主体力量,应抓住改革机遇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建立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经营机制,共享改革红利。

10年来,越来越多煤炭企业探索煤基能源从基础原料向清洁燃料、精细化学品、功能材料转化,构建起“研、产、运、销”一体化、平台化、数字化实业平台和“产、融、投”一体化产业经营平台,实现从传统能源生产企业到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角色转变。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一大批先进技术走出实验室、走进矿区,煤炭生产装备持续迭代,煤炭转化利用成果层出不穷,科技创新与应用推进煤炭企业智能化建设、安全高效再上新台阶。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能源生产消费技术深度融合,能源服务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实践不断涌现,能源行业上、中、下游产业一体化综合能源服务趋势形成,助推传统能源企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刘虹指出。

“我们将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总目标,加快实施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说。

改革试点更有力

去年年底,山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经济工作中的九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强力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位列第二。

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大省和能源基地、煤炭主产区和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山西省正在承担一项历史使命——为全国的能源革命综合改革探路。

5年前,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点任务》,将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列为三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任务要求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在提高能源供给体系质量效益等五方面取得突破,重点在完善煤层气勘查区块公开竞争出让制度、全面建立煤层气矿业权退出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输配电价改革,通过把试点打造成样本,为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探路。

“山西是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正在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中探路领跑。”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院长刘晓哲说。

作为全国首批8个电力现货建设试点省份之一,山西加大创新政策供给,适时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通过建设完善电力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发展虚拟电厂和储能项目等举措,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目前,山西省已构建起“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省内+外送”融合发展的完整的电力市场体系。自2023年12月22日起,山西省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成为我国首个正式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为有效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发挥了重要助推作用。今年以来,山西省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新机制,把现行煤电单一制电价调整为两部制电价,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除了以市场化改革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外,山西还在煤层气领域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能源体制改革释放发展新红利。

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山西省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为6601.28亿立方米,占全国九成以上。长期以来,由于煤层气勘探投入标准不高,资源持有成本偏低,一些企业“圈而不探、占而不采”;与煤层气共生的致密砂岩气、页岩气未实现共同开采,从“十一五”到“十三五”时期,连续三个规划期产量目标均未实现。

为此,山西试点煤层气体制改革,建立煤层气矿业权退出机制,制定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试点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三气”共采,承接煤层气开发项目备案权下放,压实勘探开发企业增储上产主体责任和市县政府服务保障责任,煤层气产量屡创新高。

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山西省煤层气产量达到112.7亿立方米,年度煤层气产量创历史新高,约占全国同期产量的80.8%;外送电量1575.98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量的35.3%,输送至全国23个省份。2023年,山西省原煤产量达13.78亿吨,电煤中长期合同足额签约履约。

“在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总结能源治理新经验,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并将政策扎扎实实落实到能源治理行动中。”刘晓哲表示。

“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就是要从能源、环境、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等角度来综合考虑,这样的改革有更大的示范意义。对其他资源大省,比如内蒙古等,更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山西改革成功了,其他省份改革就相对容易一些。”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