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20日,青海油田今年完成油田饱和度测井29口井次,措施后起抽19口井,日增油35.48吨,累计增油1409.3吨,解释符合率85%。
针对柴达木盆地油气藏特点,青海油田持续攻关测试井技术难题,近年来成功研发“三低”复杂油气藏剩余油气评价与识别技术等五项特色技术,很好地保障了油田油气勘探开发。
剩余油、气在哪里?围绕这个目标,青海油田深耕“柴西北复杂岩性含油性识别、柴西南老区剩余油评价,三湖地区剩余气分析”等重点领域,持续攻关“三低”油藏、复杂流体水淹、复杂岩性等系列技术难题,逐步形成了以PNN、PNN+为主打的“三低”复杂油气藏剩余油气评价与识别技术。其中PNN+测井技术对油田淡水水淹层、复杂水淹层的准确识别具有独到优势。
高温、高压深井压裂效果监测与评价技术,通过“直读+存储”“时深转换+存储测井”等方式,克服了高温高压井测试“仪器入井难、井口密封难”等问题,具备井口压力80兆帕、井下温度240摄氏度的自主施工能力,可以规模开展压裂井温效果监测与评价。近三年自主施工124井次。
油井低流量三相流产出剖面测井评价技术,不仅解决了油、气、水三相同出及脱气井产出剖面测井瓶颈难题,同时还可以进行出砂井产出剖面测井,为油田开发提供了详实准确的动态监测资料。
盆地高矿化度小流量精细测调技术,在尕斯N1-N21、英东、南翼山等区块应用,大幅提升调配频次,提高水驱动用程度,遏制“三率”攀升,保障了老区主力油田稳产。
为满足注气井剖面测井需求,青海油田积极攻关高压注气剖面测井技术瓶颈,从“设计高压气密装置、改进释放短节、创新测井工艺”入手,形成高压注气剖面密闭测井技术,尕斯E31和昆北切12油藏试验区累计注气量超过1亿立方米,保障了重大开发试验监测需求。(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暴海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