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炭供需形势改善、中长协‘压舱石’作用明显的情况下,今年一季度我国煤炭市场呈现出产量同比下降、进口量同比增长、消费逐渐转弱、电煤库存环比下降、煤价弱势下行的特征。”近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研究处处长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国内和国际煤炭价格均弱势下行
“一季度国内全煤种价格弱势下行,市场煤价格降幅较大,长协煤价格略有下调。”李明介绍。
在煤炭高库存、节假日较长、市场需求转弱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今年以来,我国煤炭市场运行整体偏弱,市场煤价格明显下跌,长协煤价格稳中有降。3月末,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报价每吨830元至850元,比年初下降90元;山西焦肥精煤综合价格为每吨1835元,比年初下降725元。3月秦皇岛港5500大卡下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格比年初下降2元;山西吕梁部分十二级主焦煤长协合同价格与年初持平。
长协煤价格稳中有降。3月,秦皇岛港5500大卡下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格为每吨708元,与2月持平、同比下跌16元;山西吕梁部分十二级主焦煤长协合同价格为每吨2210元,与2月持平、同比下跌80元。
国内煤价“跌跌不休”,国际煤市呈现相似走势。3月末,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5500大卡动力煤离岸价格为每吨88.2美元,比年初每吨下跌4.05美元。
随着北方地区取暖季陆续结束,动力煤市场逐渐转入消费淡季,加上钢铁、建材等耗煤行业生产情况欠佳,我国煤炭需求逐步转弱。“煤价弱势下行是市场淡旺季转换阶段的正常反应。”李明表示。
尽管一季度全煤种煤价下跌,但波动程度不同,市场煤价格下行幅度明显大于长协煤价。“从动力煤情况来,长协煤有固定的定价规则,受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较小。一季度我国火电发电量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长协电煤需求比较高,长协合同履约情况较好。而目前环渤海港口市场煤的主要需求来自建材、化工客户和贸易商,交易量占比并不大,但受市场供需影响较大。”因此,对于煤炭市场价格的变化,李明建议还需理性分析,客观看待。
煤炭供应水平仍维持在高位
“经过近几年煤炭产能快速释放,我国煤炭供需形势已经显著改善。结合今年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信号可以看出,主要产煤省区煤炭行业发展基调已经由‘增产保供’变成了‘稳产保供’。”李明介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原煤7.1亿吨,同比下降4.2%。
“从煤炭主产省份公布的数据看,山西产量减少明显。”李明说。山西省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月至2月,该省原煤产量1.77亿吨,同比减少18.1%。除了山西外,陕西、内蒙古等主产地煤炭产量稳中有增。从3月高频数据推测,一季度我国煤炭产量同比可能小幅下降。
与国内煤炭产量出现减量不同的是,进口煤大幅增加。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我国累计进口煤炭7452万吨,较去年同期的6063.1万吨增加1388.4万吨,增幅为22.9%。
李明分析,2024年我国对进口煤的需求仍将比较旺盛,我国与澳大利亚、蒙古国的煤炭贸易规模有望扩大。预计一季度我国煤炭进口量或同比增长。
从煤炭需求情况看,一季度取暖煤需求仍是拉动我国煤炭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宏观经济稳中有升、水电发电出力偏低、气温逐步回升、新能源发电快速增长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一季度我国电煤需求或将同比平稳增长、增幅回落。房地产行业疲软可能会拖累主要建材产品生产,钢铁、建材行业煤炭需求可能偏弱。
“总体上,一季度我国煤炭供应水平仍维持在高位,煤炭需求或同比增长、增幅有所回落。”李明表示。
市场微调,煤企尚需顺“市”而为
随着煤市进入传统淡季,下游电厂机组检修,各环节库存处于高位,煤价处于下行通道,一些微调正在发生,如前两年外运积极性很高的新疆煤,受制于国内煤炭价格水平,运费成本过高的劣势显现。国际海运费价格上涨,推高进口煤成本,进口煤的竞争优势减小,可能会影响后期的到货量。
在当前市场中,煤炭行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少。“随着煤价下调,煤炭企业亏损面逐步扩大。2023年煤炭行业效益大幅下降,企业平均亏损面接近40%,比2022年明显扩大,多数煤炭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今年一季度,随着煤价进一步走低,煤炭企业亏损面有可能继续扩大。”李明介绍。
此外,李明表示,目前煤炭企业面临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难题。资料显示,煤炭行业应收账款已连续20个月保持在5000亿元以上的规模,占到煤炭行业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煤炭企业大量资金被占用,货款回收难度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和高质量发展面临风险挑战。
李明表示,进入二季度,各地区各部门扩内需、稳增长政策措施协同发力,我国宏观经济有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主要耗煤行业生产经营将逐步改善,煤炭需求有望增加,煤价企稳回升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无法满足新增需求,电煤需求仍有一定增长空间。李明建议:“统筹推进煤炭保供与安全生产,推动煤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释放先进产能,根据市场需求科学组织生产,确保煤炭安全可靠供应,促进煤炭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