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燃煤电厂连年亏损,几乎成为一成不变的现实。而这种状况,在2023年发生了改变。大家惊喜地看到,利润低迷的电力板块发生大逆转,大幅盈利报表亮眼。而煤炭行业利润高位回落,价格回归。
公开信息表明,目前已有18家火电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其中14家企业实现盈利,华电国际、申能股份、赣能股份、上海电力等企业净利润增长超200%。五大发电旗下的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大唐发电、国电电力全部实现盈利,多家企业业绩创下历史最好成绩。与之相对的是,2023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7628.9亿元,同比下降25.3%。仅从30家煤炭开采A股上市企业2023年第三季度总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520.28亿元,同比下降23.08%,煤炭板块全年业绩下滑也是板上钉钉的事。这一增一减表明,煤炭与电力行业的利润分配趋向再平衡。
火电企业的成本构成中,燃煤成本占主导地位,煤价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前两年煤价高企,火力发电大面积亏损,煤电联动机制,被多次热议。这一机制虽被搁置,但国家基于能源“兜底”的考量,推出了电煤保供和电煤长协履约,极大缓解了电厂“燃煤之急”,煤炭价格的也趋向合理回归。过高的煤价连续两年回落,对火电企业改善经营状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23年CCTD秦皇岛港动力煤指数年内均价974元/吨,较2022年全年指数均价下降近25%。此外,在国家强监管下,动力煤长协合同履约率明显提升,价格保持稳定。2023年全年长协煤5500大卡均价713.83元/吨,较2022年均价721.67元/吨回落7.84元/吨。2023年进口煤高达4.7亿吨,使得沿海港口动力煤库存维持在2600万吨左右,电煤紧张的状况持续好转。
尽管各大电力集团纷纷上马了太阳能、风能等“绿电”装机,但火力发电依然是发电量的主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发电量8.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其中火电发电贡献了全国将近70%的发电量。
值得煤炭行业注意的是,今后几年随着绿电的快速发展,燃煤发电在电量中的占比将会逐年下降,这也是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根据WRI(世界能源研究所)公布数据,2016-2020年中国能源领域碳排放占我国总碳排放的比重平均约为88%,而世界其他地区能源领域碳排放占比低于60%,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能源供给结构中火电占比较大。电力行业碳排放,占我国总碳排放比例从2016年的48.32%上升到2020年的53.48%,占比远超其他行业。未来通过2020年--2060年的控碳--降碳--低碳--零碳几个治理阶段,火力发电逐步回落是大势所趋。中电联预测,到202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2.5亿千瓦,同比增长12%左右,2024年新增发电装机将再次突破3亿千瓦,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将再次超过2亿千瓦。预计到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3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0%左右,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CCER重启(《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非常有利于电力行业利用政策红利,大力发展绿电新能源,并在碳交易中取得先机。
这就给煤炭行业一个警示,煤炭的总需求未来逐步降低,也是实现“双碳”的内在要求,煤炭行业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兜底”的前提下,做好电煤保供的同时,如果煤炭产量超出需求的大幅提升、进口煤的巨幅增加,也会给行业带来产能过剩的危机和利润的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