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综合
  • 砥砺前行六十载 奋楫争先向未来——永昌农电六十年记

砥砺前行六十载 奋楫争先向未来——永昌农电六十年记

2023-12-28 07:48:00 5e   作者: 陆泓安  

在永昌县这片热土上,有一家公司,经历了风风雨雨,却始终坚守着为全县人民提供稳定、安全、可靠电力的使命。它就是国网永昌县供电公司,一个走过六十年历程,为永昌县的发展倾注了无数心血的行业佼佼者。


史海钩沉

查阅永昌县档案馆史料显示:1963年6月,永昌县宁远公社下四分大队电力提灌项目经甘肃省水利厅列项批准为武威地区电力提灌工程重点项目开始实施,国家投资8万元,于当年12月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为了使工程项目发挥应有的效益,切实加强农电管理,永昌县成立了专管机构,始称“下四分电灌站”,由永昌县水利局干部陈生隆任站长,安排职工7人,负责辖区设施维护,从而开创了永昌县农电管理的先河。

从1963年起,永昌县境内先后架设双湾、宁远堡、清河地区6千伏农电线路;1964年,下四分灌区投入运行灌溉机井8眼;1965年新增电灌机井13眼,新增2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和原有一台共3台,300千伏安)。由于机井分散、供电线路半径过大,加之当时金川公司动力处分配至下四分电灌站电量有限,各井启动困难,至1965年上半年,只能保障10--13眼农田机井灌溉。资料显示,永昌电网建设初期,受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仅向双湾、宁远堡两公社部分村社,河西堡地区及永昌县城、清河农灌区提供电力保障。1966年10月,下四分电灌站与双湾排灌站实行机构合并,机井归大队管理,线路划归县水利局管理.

1969年,按照国家农电管理有关规定,成立永昌县供电所,隶属永昌县水利电力局管理。为满足城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永昌县供电所曾先后组建成立电气安装维修队、电力管理站,主要负责城乡配电网架设及城乡用电管理工作。

1981年10月1日,武威地区向金昌市移交永昌县。永昌县辖城关镇和河西堡、北海子、焦家庄、红山窑、新城子、朱王堡、水源、南坝、六坝、东寨10个人民公社。1983年金昌供电局成立。之后多年,永昌县农电管理工作一直在金昌供电局指导下办理用电业务。1991年11月12日,根据永昌县政府加强电力建设管理文件精神,在原永昌县供电所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永昌县农电公司,负责全县供电生产经营管理、技术进步、职工培训等业务,经营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1993年10月21日,组建成立永昌县供电公司,在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实行独立经营、自主管理。1998年12月9日,永昌县农电公司、永昌县小水电经营管理站与永昌县水利电力局分离,组建成立永昌县电力局(电力有限责任公司),隶属县政府直接管理,履行县政府对全县电网、供用电、农村乡(镇)电管站管理,电费电价、小水电开发等政府管理职能。1999年1月9日,根据甘肃省电力工业局《对趸售县(市、区)电力局实行代管办法》文件精神,永昌县电力局正式由金昌供电公司实行业务代管。2013年7月,根据甘肃省电力公司文件要求,永昌县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永昌县供电公司。2014年12月25日,经国资委批准,甘肃省电力公司与永昌县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永昌县供电公司整体无偿上划由甘肃省电力公司直管,其人、财、物统一受金昌供电公司领导和管理。

砥砺奋进

六十年坎坷与辉煌总有一种豪情在心中......走进国网永昌县供电公司档案室,一卷卷文档,一份份文件,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无声地诉说着该公司沿革历史和发展历程。

档案室一份“1977年永昌县供电所农电建设年报表”,就改革开放前一年永昌县电力建设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统计说明。

至1977年,永昌先后建成包括东河电站(1973年建成,2*50千瓦)、梅家寺电站(1958年建成1*40千瓦)、杏树庄电站(1*12千瓦)、十里堡电站(1*12千瓦)等小水电仅4座,5台机组总装机容量114千瓦。1977年,杏树庄、十里堡电站均因水源不足而废弃。彼时,金川峡水库、东大河渠首电站尚在规划设计中。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很快飘向中国大西北,“土地联产承包制”激发了农民垦荒种地的积极性,西部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紧随永昌农业经济发展,永昌电力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笔者在永昌县供电公司档案室查得一份手写版“永昌县供电所1980年工作总结”,该总结对1980年全年工作作了详细报告。

报告显示,1980年,永昌县35千伏清河变电站一台6300千伏安主变投运,至此,永昌县主变容量达到29950千伏安;35千伏线路达到5条136.8千米,6-10千伏线路达到764.34千米;这一年,电力工人帮助社队安装电机井等用电设备275台,累计达到2545台,33852瓦;1980年,全县通电公社达到11个,通电大队100个,通电生产队612个(当时,全县共12个大队、134个大队、617个生产队),通电率达90%以上;1980年,永昌县供电所总供电量4928.80万千瓦时,总售电量3617.06万千瓦时,35千伏线损率13.09%, 6-10千伏线损率达15.6%;1980年,全县应收电费仅226万元,上交国家电费159万,扣除设备维修费、人员工资、劳保福利、折旧等多项开支和提留外,纯盈余仅6698.86元。

进入90年代,改革开放的势头更加强劲,国家对城乡电网建设投资力度空前加大,永昌县电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经过数轮城农网改造,永昌县供电公司先后全面完成“户户通电”、城乡居民用电同质同价、理顺农电管理体制等工作,农村电网动力电不足、低电压、重过载等突出问题基本得到有效解决。在充足电力的支撑下,永昌县域内养殖场、机械制造等一大批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解决永昌城乡剩余劳动力、增加人民收入提供了更多选择。

进入2000年代,希望田野沐春风,美丽乡村入画来。电网改造升级进一步催生了城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昌县政府因地制宜在农村大规模建设日光温室和无土栽培示范区,使寸草不生的戈壁滩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菜篮子”和“钱袋子”;同时,永昌工业经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旅游业发展迅速,城乡一体化初步形成,工业企业发展迅猛,居民家庭用电量也逐年攀升,永昌县供电公司经营效益显著增长。特别是2014年12月,永昌县供电公司整体无偿上划由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直管以来,在国网金昌供电公司直接领导下,永昌县公司着力开展绩效考评机制建设,健全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制度,促进各项工作规范、高效开展;加强预算管控,有效落实“增收节支”、“降本增效”措施,推进资产精益化管理;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人尽其才,公司经营管理得到长足发展。

今日辉煌

砥砺前行六十载,奋楫争先向未来。伴随着永昌农业及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永昌县电力产业也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嬗变。历经几代电力人的奋斗,永昌县电力供应能力不断提高,电网建设更加坚强,为民服务更加优质,为永昌城乡建设及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电力支撑。


永昌县35千伏水源变电站

六十年的光阴,见证了国网永昌县供电公司的成长与蜕变。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该公司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秉持着诚信、专业、创新、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如今,走进国网永昌县供电公司的大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从大厅到办公室,从生产线到维修班,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对工作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

时至今日,国网永昌县供电公司现已发展成为集电力生产经营为主,电力工程建设及设备维修为辅的县域经济发展支柱企业。担负着永昌县9镇1乡及肃南县皇城镇的供用电经营管理工作。供电面积1.15万平方公里,供电人口约17.81万。截止2023年12月,服务各类用电客户11.04万户。

目前,该公司供电区域内有水源、永昌、夹河、柴家庄等110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容量共达261.5兆伏安;截止2023年12月,该公司管辖35千伏35千伏变电站12座,在役主变压器25台,总容量179.85兆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21条,总长度299.67千米;管辖10千伏配电线路112条,长度2744.08千米;配电变压器4792台,容量1204.575兆伏安。2023年1-11月,该公司售电量累计完成6.54亿千瓦时,综合线损率5.48%,;售电均价累计完成529.41元/千千瓦时。2023年11月,该公司7个供电所同步跨入国家电网公司“百强供电所”序列,县公司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对标排名居全省中上。

近年来,该公司先后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先进集体,甘肃省“文明单位”,省公司“一区一州及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电网工程建设先进集体”、“乡镇供电所基础设施提升工作先进集体”、“达标创优工作先进县公司”、“抢险救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时代号角

六十年前,村社稀疏、光影暗淡;六十年后,美丽乡村,银线飞架。永昌电力事业的发展,与之相伴的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在改革开放的壮阔实践中,永昌电网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变化。从星星点灯到星罗密布,从漆黑一片到万家灯火,永昌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和供电保障能力的大幅提升,有力的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六十年的历程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充满希望的发展史。在这段历史中,国网永昌县供电公司以坚定的信念、专业的技能、创新的精神和卓越的业绩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与信赖。在未来的日子里,该公司将继续开拓创新、踔厉奋进,为永昌县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为国网永昌县供电公司的辉煌六十年喝彩!让我们共同期待它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书写属于它的辉煌篇章!(陆泓安)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永昌农电,国网永昌县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