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运输
  • 煤炭运输第一大港:本质长效抑尘让港口像花园一样干净美丽

煤炭运输第一大港:本质长效抑尘让港口像花园一样干净美丽

2023-12-27 09:49:59 电煤圈   作者: 国家能源之声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黄骅港煤炭港区,了解港区生产经营及发展规划等情况,指出“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第一大黄金出海口,依托国家能源集团“煤电化路港航”一体化运营优势,承担了国家能源集团约30%的煤炭下水任务,每年约2亿吨煤炭从黄骅港下海输出。

在吞吐量如此巨大的煤炭港口,港区内干净整洁,设备高效运转,这得益于黄骅港人多年来在本质抑尘技术、水资源利用和智慧化生产方面的不断耕耘与创新。近日,主题教育宣传组走进黄骅港,探寻国内第一大煤炭港口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故事。

本质长效抑尘让海港更清洁

漫步在河北沧州黄骅港煤炭港区,阵阵海风吹拂,清透凛冽。从波光粼粼的海边顺着主路西行,一个四方座半圆顶的翻车机房直跃眼帘。

厂房里,四台每小时可卸煤8000吨的大型转子四翻式翻车机整齐排列。随着嘹亮的作业警笛响起,巨大的环形翻车机紧紧钳住满载煤炭的车厢,缓缓翻转。煤炭倾泻而下的一瞬,翻车机两侧持续喷出白色高压干雾,与黑色煤尘结合,高效抑尘。这里是来自祖国西北的煤炭从铁路专列转乘轮船的第一站,也是设备管理中心副经理汪大春源头治理粉尘的第一站。

“以前,翻车机作业时,扬尘大,厂房里待不住人。”汪大春回忆着翻车机房的变化,“不像现在一车煤卸完,空气还是透亮的。”

此般变化得益于黄骅港自主创新研发的本质长效抑尘系统。“现在看到的微米级干雾抑尘,是本质长效抑尘系统中的一个环节。”汪大春介绍,为了实现装卸全流程粉尘治理,本质长效抑尘系统还集合了本质抑尘技术、皮带机洗带系统、堆场智能抑尘系统、粉尘收集系统、环境智能管控、防风绿化系统。

自主创新 实现装卸全流程粉尘治理

“2014年,公司派我到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学习交流,那里清洁干净的港口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他们采用全部水洗方式,并不适合我们。一方面冬天会结冰,一方面这里是盐碱滩,淡水稀缺。”汪大春回忆,“想要真正符合我们的实际需求,只有自主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煤炭港口的环保压力骤升。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想实现煤炭港口清洁生产并非易事。为此,黄骅港组建了“汪大春创新工作室”,充分吸收学习国外的环保生产理念和高标准设计思维,创新开展本质长效抑尘研究。

分析扬尘点的起尘原因,测量全港区粉尘浓度,反复试验除尘方案……黄骅港在2016年创新研发出本质长效抑尘技术——将洒水点布置在地下18米处的位置,冬季不结冰;同时,在振动给料机出料口安装煤炭含水率在线检测装置,系统根据检测结果对洒水量进行智能调节,有效节约淡水资源,开创了国内北方煤港粉尘治理新的技术标准。

跟随汪大春从翻车机房侧面的钢梯,逐阶而下四层后,便达到了翻车机底层,这里均匀分布的36个“漏斗”,是煤炭被送往堆场的必经之地,本质长效抑尘技术的洒水点正布置在此。

“往里看。我们通过喷头向煤炭分层洒水,让粉尘颗粒有效附着。”顺着给水管经过的孔洞向“漏斗”内部看,数个Y型喷嘴正均匀向两侧喷水。这便是源头抑尘的关键,通过洒水系统与振动给料机相结合,在振动给料的过程中,使水与煤炭均匀混合。

“从源头治理,可以实现一次洒水解决全流程的煤炭扬尘问题。”汪大春介绍,对比国外全部水洗的方式和国内传统抑尘模式,黄骅港本质长效抑尘技术实现了精准高效抑尘和水资源循环利用。

此外,黄骅港还设计建造了煤粉尘处理车间,对港区清扫的煤粉尘及生产污水沉淀的煤泥进行回收利用,既避免了煤粉尘造成二次污染,也创造了经济效益。对皮带机沿线扬尘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设计了堆场洒水抑尘系统,实现了堆场智能、均匀无死角的洒水抑尘。

源头治理,长效抑尘。目前,黄骅港生产作业区TSP、PM10、PM2.5年度均值分别为0.078、0.033、0.044毫克/立方米,远优于国家标准。

智能管控 实现预防性补水和精准洒水抑尘

步入莲园,清风徐来,月季芬芳,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黄骅港建筑垃圾堆场,如今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下,蜕变成黄骅港“三湖两湿地”水系中的人工湖生态公园,是员工们工余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在公园绿植掩映中,一杆白色挺立的电子牌格外显眼。

“这是TSP在线粉尘监测设备,用于检测空气中直径在100微米以下的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现在显示的数值是0.098毫克/立方米,这个数值不足国标限值的10%,会作为清洁对照数据实时传输到生态系统控制中心供工作人员对比参考。”黄骅港务生产保障中心生态环境科副科长李冬说,黄骅港在翻车机区域、堆场区域、码头区域、港区厂界布置18套TSP在线粉尘监测设备,全面、实时感知环境质量,为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保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在生态系统控制中心,监控屏幕上数据闪烁,工作人员袁君玲指着密密麻麻绿色数字中的一处黄色数据介绍到:“那里是二期堆场的位置,粉尘检测的数据比清洁对照点莲园的数值大50微克/立方米,或达到国标限值的30%,系统会出现黄色预警;当数据达到国标限值的50%,系统会发出红色报警,向区域负责人推送短信,并同步调整抑尘洒水档位、作业流量等,防止粉尘扩散。”

搁以往,面对数据异常,操作人员只能根据积累的经验,加大抑尘系统喷淋量。这种传统办法存在弊端,喷淋量过小无法有效抑尘,喷淋量过大不仅浪费水源,还会降低煤炭煤质。

基于此,黄骅港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采用“感、传、知、用”四大技术路线,自主研发环境智能管控系统,建立基于煤炭含水率及起尘预测的精准洒水模型。

在环境智能管控系统的支持下,本质长效抑尘系统的功能日趋完善,数字化、智能化的优势显现。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煤种,对卸车作业进行分档洒水。系统还匹配气象系统数据,实现堆场智能抑尘系统的喷枪与气象条件联动,根据不同的空气湿度为堆场存放的煤炭精细化补水。”李冬介绍,目前,黄骅港已实现堆存煤炭预防性补水和精准洒水抑尘,真正做到了粉尘治理的预测、预警和预防,确保港口环境近零污染和精准用水。

经统计,自系统投用以来,黄骅港生产总用水量同比缩减14.6%,堆场用水减少20.5%,翻车机用水降低10.6%。

全流程抑尘、智慧化管控,让昔日的黑色煤炭港口,摇身变为如今的全国首个五星级绿色港口、首个3A级工业旅游景区港口。一年一度春归的候鸟,在空中翩然起舞,与蓝天大海一同见证着,十余载持之以恒,黄骅港坚持生态与发展互促共赢,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黄骅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