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能源
  • 太阳能
  • 新能源寒冬来临前,这些企业已找到韧性增长的“钥匙”!

新能源寒冬来临前,这些企业已找到韧性增长的“钥匙”!

2023-12-15 12:02:30 5e

在某次行业峰会上,国家能源集团首席科学家丁涛拿光伏电站运营商为例,做出如下调侃:

“我只要拿到一片地,招标买入光伏板,用推土机把地平了,把铁架子装上,把光伏板一支,线路一连,就可以发电了。运行维护也很简单,就是把玻璃擦亮而已,10%左右的收益就到手了,这简直太省事了,比火电都简单太多了。”

这形象地描述了新能源上一个周期的“粗放式”发展实情。丁涛发出灵魂拷问:新能源企业,你的价值到底在哪儿?

如今,无论是光伏、风电还是储能、电动汽车行业,都在逐步从蓝海变成红海,产能过剩带来的寒冬周期已经来临,粗放经营模式已走到尽头。面对新一轮产业调整周期,考验新能源企业的时刻到了。

通往下一轮高质量增长的“钥匙”到底在哪里?在走向国际寻找新增长点的过程中,怎样实现良好的跨国协同?面对新能源离散化、间歇性、波动性、不确定的问题,如何才能实现生产更高效、管理更精细、运营更安全?

针对这些“火烧眉毛”的问题,新能源企业选择与国内头部协同办公平台钉钉合作,通过数字化来穿越周期、韧性增长。

华夏能源网获悉,近日,钉钉发布了新能源行业“3+3”新一代数字化解决方案,旨在为新能源企业打造数字化底座,从员工、管理、生产业务以及组织保障等多重视角出发,为能源行业提供全球协同解决方案。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300余家新能源上市公司中,已有超过60%的企业使用钉钉实践数字化转型。万帮能源、 晶科能源 、 天合光能 、 东方日升 、 中国燃气 、东方希望等一大批头部企业,通过和钉钉携手大踏步迈入了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

全面“上钉”,项目管理更智能

在新能源充电市场的基础设施领域,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名字:万帮能源。这家公司旗下有两个核心品牌,一个是星星充电,另一个是星星能源。充电业务涵盖全产业链,能源业务则围绕其充电场站结合分布式储能以及光伏,打造光储充一体化的微电网。

通过自建、共建、联营、托管方式,目前,万邦能源在全国独家运营了4万多座充电场站。此外,针对全球一些B端大客户,万邦能源向其提供了充电云平台、能源云平台等数据产品。

在充电业务板块,万邦能源目前已进阶到3.0充电运营平台。3.0最大的特色,是在整个充电过程中大量采用智能化工具、AI、大数据能力,从充电站的选址、运营、设备运维到综合的能源管理,大量引入高精尖算法技术。

以充电站选址为例,充电桩选址系统作为一个非常复杂的智能化产品,一线的探勘人员需要大量培训和学习才能真正投入使用,导致充电桩实际选址工具使用门槛非常高;其次,在前期算法上,即使尽可能多纳入相关因素,仍然存在很多现实世界的点滴无法被模型囊括。

怎么化解这一痛点呢?万帮能源与钉钉携手寻找了完美的解决方案。目前,万帮内部管理系统已经全面“上钉”,在钉钉上增加了简易的智慧选址入口,上一秒选址人员找到一个合适建站的位置,通过钉钉智能填表,快速录入所有影响因素的数据,下一秒就可以登录到万帮能源选址系统,查看候选位置评测结果。

紧接着,通过AI自动生成的建站可行性项目书就出来了。截至目前,移动端智慧选址工具月活用户超400人,累计帮助实勘地址超2900个。使用钉钉后,万帮能源原有的选址系统使用门槛大大降低,且业务贴合度大幅提升。

电站定价方面,因为充电价格是实时变化的,起初,万帮能源推出一款智能定价系统,但很长一段时间,全国所有电站运营人员没有一个人去使用。

引入钉钉后,点一下自动定价开关,实时的市场价格调整就会通过钉钉告知电站运营人员,包括这个场站哪个时间段发生什么变化,后续一段时间内场站电量、用户数量变化都会同步呈现。

经过8个月的实践,现在全国有1300座星星充电自建自营场站,在定价上完全以大数据算法实现自动驾驶。最近三个月,针对一百余个场站的科学测算,智慧定价给场站带来了一百余万元的额外收入。

电站日常运维也是十分头痛的事。比如,充电电站被油车占了位置,以前都是由线下场站工作人员人工驱离,这样维持秩序非常低效混乱。

钉钉与万帮合作拿出的新解决方案,是通过摄像头和算法给充电场站加装“千里眼”,监测到油车占位情形就透过小喇叭提醒油车驶离。同时,一旦识别出来之后,通过钉钉,马上告知场站管理员,便于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数字员工,赋能精益制造

除了为新能源企业提供项目管理、运维的智能化服务,钉钉还瞄准了新能源装备制造。

一家新能源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覆盖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实现了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目前,该企业正从精益制造1.0升级到精益数字化2.0阶段,未来将升级到精益智能化3.0阶段。

该光伏龙头企业主要工厂均已实现高度智能化和自动化,在光伏智能制造产业领域具备示范效应。在该企业的一家智慧工厂中,生产线可实现无人搬运、自动分类、自动包装,机械自动化生产率达90%。

尽管该企业的智慧工厂已实现高度数字化和智能化,但目前来看,多个业务场景中依旧存在“人迁就系统”的情况。

比如,在数据分析场景中,各生产车间的产能数据都会存储进数据库,形成数据看板。但传统的数据看板存在限制,展现形式固定,往往只能通过大屏或PC端呈现,且数据无法灵活调用。

又如,一线工人在工厂进行设备巡检时,需要手动输入生成工单,生产管理往往只能在PC端操作,工人操作不够灵活便捷。

为了解决传统数据分析方面存在的诸多限制,该企业最终选择通过钉钉“数字员工”,实现了智能调取、分析数据表单的功能。

该企业还将不同厂区以及产线的生产指标等数据报表的连接地址,发送给第三方服务商,进而实现了数据与钉钉“数字员工”的连通。企业员工向钉钉数字员工发问后,便可即刻获得相关数据表单,了解各车间产能与出货数据、车间产能对比,以及产能变化趋势等生产情况。

在“数字员工”场景中,企业根据业务需求,仅通过提供数据、进行简单勾选,便构建了属于自己的AI数据分析师。这不仅降低了团队内员工调取、分析数据的能力门槛,真正实现数据指导生产,也能让企业员工将更多精力用于创造性工作。

该光伏企业信息化负责人表示,钉钉数字化的工具与平台让公司受益极大,“我们并不是为了某一个应用,或者某一个功能选择了钉钉,而是看中它能够作为我们整个集团数字化的一个底座基础,希望能在上面搭建满足我们自己需求的系统。”

实际上,这也是钉钉最显著的一个优势:PaaS能力特别强。钉钉有四千多个接口,开放的能力范围很大,平台上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软件生态,有很多现成的标准化功能可以调用,能够大大节省新能源企业自有团队的开发时间和精力,很好的解决了企业的痛点问题。

消除鸿沟,一键全球协同

中国的新能源制造尤其是光伏行业,有个跟其他行业很不一样的特点——由于市场的全球化,很多企业一出生便是“国际化”的。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数据,2022年中国光伏组件产能大约占全球的80%,排名第二的越南产能只占了6.4%,印度、美国约占2%。到2050年,全球光伏装机需要翻15倍,而中国光伏一半以上产能消化甚至是制造都将发生在海外。

但是,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光伏出海浪潮中,所有光伏企业都很难绕开一个问题:怎么实现全球化的协同?

光伏组件龙头晶科能源,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组件出货量累计超过190GW,位列全球组件出货量第一,业务覆盖全球180余个国家和地区。晶科能源在行业中率先建立了从硅片、电池片到组件生产的“垂直一体化”产能,在中国、马来西亚、越南、美国共拥有14个全球化生产基地。

国际化业务的推进,首先需要面对的是“人”和“组织”的高效协同和有效管理。然而据晶科人士介绍,在过去企业的快速发展中,组织效率并没有跟上。在管理协同方面,原本晶科内部的IM软件日活只有40%,当时有员工在内部找人,有时候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才得到回复。

其实,晶科遇到的正是很多制造业企业都普遍存在的问题——早期的数字化和移动化工具,越是找不到人,就越没人愿意用;越没人用,就越找不到人。

涉及海外沟通,繁琐和麻烦程度更让人头疼。海外员工和国内员工的工作习惯千差万别,惯用软件更是千奇百怪。让中国区员工都用上硅谷的Zoom、Salesforce等软件,容易“水土不服”,并且数据安全也有隐患;但让海外员工都来适应国内的工作习惯,也不合适。于是,有些岗位单为了开会就要装好几个软件,把事情搞得特别复杂。

针对上述痛点,晶科能源运用钉钉提供的数字底座,开发了一系列的个性化、实用化的工具。例如,“一键拉会”功能,如果同事在忙别的事情没能及时响应,也能直接提醒参会,当场把人拉进会议里。据晶科内部调查,这是很多人最喜欢的一项功能。

同时,晶科还在钉钉上做了一键拉群,并打通了Outlook和钉钉之间的接口,在邮件上一点按钮,就可以把发件人、收件人、抄送人等所有涉及到的同事,自动拉到一个钉钉群里直接沟通,大大提升了沟通效率。

此外,钉钉支持18种语言的相互转换,文档可以实现自动翻译,最大限度地给用户带来方便。不管是公司业务走到海外哪里,不管是身在何处的海外同事,语言沟通的障碍瞬间消除,轻松实现全球协同。

据了解,目前晶科内部的钉钉激活率超过了95%,日活大概在80%左右,已经解决了“没人用”的问题。公司在马来西亚、越南、美国三大海外生产基地,钉钉的激活率都在90%左右。

从不愿用到可用、好用,晶科能源为新能源企业出海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好案例。钉钉基于可集成的PaaS底座能力,联合开放的生态系统、AI能力的场景化应用以及安全防控能力,为新能源企业出海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国家能源集团,光伏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