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综合
  • 褪去“书生气” 点亮“创新路”——记南关煤业机电区技术组组长 廉玺

褪去“书生气” 点亮“创新路”——记南关煤业机电区技术组组长 廉玺

2023-11-07 16:09:20 中国能源网   作者: 廉政 冯小青  

身穿蓝色工装,鼻驾黑边眼镜,双眼目视前方,电脑屏上的各种参数和平面曲线图正在按照主人的思路在不停的变化和跳跃着......作者见到廉玺时,他正在全神贯注的对“智慧井口群众安全工作站”这套系统进行迭代升级改造。

看到作者,这位一副“书生气”的南关煤业机电区技术组组长、山西焦煤“优秀奋斗者”获得者显得有些腼腆和羞涩。

今年34岁的廉玺,有个响当当的外号——矿山“创新代码匠”,凭借着他的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他为矿山的安全高效发展不断输送着自动化成果,也点亮了矿山乌金智能化开采的“创新路”。

开弓便获满堂彩

“上高中时,觉得电影里的IT男敲打键盘制作软件时的动作特别帅气,心想要是能把这些技术用到煤矿开采中,那爸爸上班时是不是就省力多了,所以上完大学在读研究生时我依然决然的选学了软件控制工程。”廉玺回忆道,由于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所以那几年我就跟开了窍一样,专业课学得投入,奖学金、三好学生证书拿到‘手软’。”

研究生毕业后,廉玺被分配到了汾西矿业南关煤业井下机电队。不过,在入职初期,这位昔日的“三好学生”却遭遇了现实带来的尴尬期。“学校里教的知识与工作实际存在着一定差距,再加上基层矿井单位还没有普及信息化软件自动编程这个项目,所以我每天只能看着同事们忙前忙后,而自己却什么都干不了,只能站在一旁傻看着”。

一开始人们都觉得这个一身“书呆子气”的研究生,来这千米井下也就是体验一下生活罢了,肯定很快就会打退堂鼓,所以也没把他当一回事,他的存在可以说是可有可无。

看到人们轻视的眼光,找不到“存在感”的滋味不好受。廉玺暗下决心,一定要将煤矿大数据平台建立起来,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只要有老师傅下井,他就追着看操作,并且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现场收集各类机电、通风等方面的设备参数,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随后,他便利用业余时间开启了他梦想的编织,由他主导研发的《矿井企业生产经营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是通过对矿井15个部门30多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进行的数字化整合改造而建立起来的大数据平台,该套系统以强化数据基础管理,梳理数据逻辑和应用场景,创新数据融合分析机制为一体,将企业各类生产经营信息集成到可视化平台进行集中管理,且所有数据可全程灵活追溯及调取运用。管理人员从可视化图像中一眼便可看到重点环节、关键数据,进而用科学的依据进行研判,最大限度消除浪费,减少无效劳动,压缩生产周期,实现 “适时、适量、适物”生产。

目前该套系统已融合了:区队经营、设备点检、风险分析、材料成本管控、安全监察、重点工程、交办任务,区队考核、三量平衡、下料管理、“一条线管理”、物联网监测系统管理等十余套运用场景和子系统,为矿井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而该套系统也相继荣获了晋中市“五小”成果一等奖、山西焦煤“五小”创新成果一等奖、汾西矿业“五小”竞赛一等奖以及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殊荣,初出茅庐便获得了满堂彩。

初心不忘肩上责

作为矿工子弟,廉玺深知安全生产对于煤矿人的重要意义。他经常思考,如何才能减少职工的劳动强度?如何才能不下井也能知道井下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如何做才能提升矿井机电设备的安全系数?如何才能为工友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生产环境?

面对这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他不急不躁,开始重新梳理自己今后的创新之路,不怕麻烦,不厌其烦的将代码写了一遍又一遍,改了一次又一次,一遍遍的推翻便是重新的开始,他从细微之处入手,在关键环节进行改进,用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毅力,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创新。

为使机电设备点检操作更加规范化和效率化,他研发出“矿井电气设备健康智能监测系统”,该套设备是通过点检客户端对设备点检及隐患确认消除的全过程进行集中管理,并采用MySQL进行数据存储,实现设备状态实时更新,进而模拟实时场景展示出来,做到设备及点检数据入库、有据可查、责任到人,为设备检修及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较于传统点检,设备点检平台的开发使用使设备数据采集更加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而过程管理也更加高效化,可以将问题及时的反馈回来,我现在只要座在电脑前动动手指就可以了,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该公司上机电队职工小武介绍道。

为实现煤矿的高效生产及精益化采掘运输,他设计研发了“机电运输设备物联网监测系统”,该套系统是以矿井机电运输设备开机率作为切入点,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接矿井运输系统各机电设备、煤仓容量物位传感器等信息,将矿井生产数据如原煤产量、掘进进尺、开拓进尺接入,与相关设备开机时长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咳咳咳......”“老张这煤尘又呛的你咳嗽开了”,“是啊!这喷头又不能时时打开,如果一直喷巷道积水太严重,煤里含水量太大,也会造成皮带打滑......”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深入队组一线调研时,他听到了工友们发出的这些“唠叨”,于是他便开始收集相关数据并与井下地质构造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后,研发出了“防尘喷雾智能控制系统”。该套系统主要是利用压缩空气驱动声波震荡器的作用,通过高频声波的音爆作用,在喷头共振室处将水高度雾化,喷向起尘点,使水雾颗粒与粉尘颗粒相互碰撞、粘结、聚结增大,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达到抑尘目的,并通过采集皮带巷等地点的胶带输送机设备开停状态数据,与喷雾装置进行联动,实现喷雾装置随胶带输送机同步开停。该系统应用后,经检测在矿井主要进风巷道中的粉尘浓度均低于4㎎/m³,实现了“雾开尘不起,人过衣不湿”。

与此同时,他还设计研发了“瓦斯(有害气体)智能预警联动及分析系统”,该系统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信息通信和自动化等技术,将海量信息及孤岛数据进行整合,实现矿井瓦斯的实时跟踪、智能预警、统计分析、预警联动,提升部门对风险的应急处置能力,并通过预警联动控制系统将井下工作面瓦斯浓度控制在0.36%以下,实现了瓦斯等高风险的超前感知及快速预警联动,大幅提高了瓦斯异常后快速处理能力,进一步高效智能的预防煤矿瓦斯突出等风险。

前行不忘来时路,初心不改梦归处。他始终将“以奋斗者为本 长期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牢记心头,不忘自己是煤矿子弟,没忘自己肩上的职责,用一个个创新的成果造福于工友。

匠心传承促发展

凡学百艺,莫不有师。“导师带徒”是南关煤业多年来形成的光荣传统。通过“老带新、师带徒”的模式,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知识型、技能型、专业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在师傅赵成尖的带领下,廉玺将这一光荣传统继续延续下来,而他也认为“传帮带”更像是师徒在业务上的切磋,师傅不仅要“肚里有货”,还要“倒得出来”。

对于工友的提问,他不仅有问必答,还总结整理出各类知识点,结合现场实操进行讲解。“编程就像写文章一样,我们要先把框架搭起来,再梳理出每个点、每条线、每个面的逻辑关系,只有弄清关系网、滤清关系点,才能分析问题,快速找到解决方案。”廉玺边操作边给工友讲解道。

由他和工友们共同研发的“职工技能考试系统”,目前已高效率的完成了各类考试100余场,该套系统的优点就在于可以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定制化的进行各种类、各层级的随机自动化抽考。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廉玺认为,对待工作要讲究不能将就,践行工匠精神就要有一种传承和担当精神,既要在专业上精益求精,行动上以身作则,更要在心中根植匠心情怀,才能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输送自己的创新成果。

作者:廉 政 冯小青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南关煤业机电区,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