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居民和工业用电需求变动不大,再加上水电出力增多,挤压火电市场份额,电煤需求偏弱。天气转凉后,沿海电厂展开机组检修,日耗回落至175万吨,较节前下降了40万吨。节后,下游终端采购无力,纷纷消耗自身库存,北上拉运的积极性很低,环渤海港口下锚船保持在低位水平。即使在大秦线检修期,环渤海港口煤炭调出数量依然低于调进,港口继续垒库;大秦线检修结束后,环渤海港口垒库速度将加快。
目前,终端火电厂存煤可用天数保持在20天以上的水平,部分电厂负荷只有50%-60%,基本以长协兑现为主,少数热电厂刚需采购一批市场煤;但由于很多贸易商手中都有货,苦于卖不出去,市场煤供应相对增多。大部分终端压价还盘,有的沿海电厂提出5500大卡市场煤接货价不能超过1000元/吨。对于后市预期,笔者判断,现阶段产地煤价下跌,非电行业即将错峰生产,民用电负荷回落;再加上大秦线检修结束,汽运恢复,几乎全是利空消息。仅有产地安全检查,进口煤价格上涨,叠加贸易商对冬季行情期盼,对市场情绪稍有提振。尽管昨日开始,下游询货增多,市场有止跌企稳迹象;但受高库存制约,煤价上涨依然遥遥无期。即将进入供暖期,终端需求仍主要以长协兑现为主,叠加进口煤补充,下游终端对市场煤采购依然有限;秋末冬初的市场并不看好,煤价止跌难度较大,下周或继续下跌。
节后,电厂耗煤始终处于低位运行,且存煤可用天数可以覆盖至11月上旬,部分用户对冬储高峰期前的采购担忧已烟消云散。目前,电厂的刚性采购需求即可满足需求,整体北上采购积极性不高,华东、华南、江内库存均较节前有所提高;而环渤海港口除秦皇岛港存煤略低以外,其余曹妃甸四港以及京唐三港存煤均很充裕,高位的社会库存更加压制了采购需求的释放。下旬,随着终端采购节奏的放缓,叠加大秦线开足马力,加快运输,促使煤炭物流链条各环节库存继续积累,给予买方增加了可选择的机会。而作为重要的煤炭集散地和中转环节—环渤海港口,库存结构有所改善,存煤大幅增加,进一步增强了买方市场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