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可再生能源助力带路国家绿色发展》系列沙龙第二季正式开播,该系列沙龙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主办,由磐之石环境与能源研究中心、中国能源网协办,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支持,汇集行业专家精彩的讲解和评论,关注可再生能源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低碳发展。
沙龙第三期(上)邀请到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可持续投资部主任苗红女士、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际部副处长陈长先生和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所孙天舒女士进行现场对话。本期的主题为“深化带路对接与合作,加速非洲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2023年9月在肯尼亚召开的非洲首届气候峰会以 “促进非洲和全球的绿色发展和气候融资”为主题,呼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携手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敦促发达国家兑现相关的出资和技术援助承诺,支持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本场沙龙围绕第一,如何更好发挥现有的中国对非合作机制、倡议和伙伴关系的作用,来推动非洲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第二,如何促进对非可再生能源投融资,探讨公私合作融资模式(PUBLIC+PRIVATE FINANCE)在中非可再生能源投资领域的作用。
中非长期以来合作成果丰硕,在国家政策牵引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机构参与中非可再生能源合作,中非合作成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际部陈长副处长指出,在能源合作领域,从国家战略层面有“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从专业层面,有国家能源局和非盟委员会共建的中国非盟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还有一些专业机制。中国对非合作在不同的层面上建立合作机制,对于推动中非能源合作起到了统筹引领的作用。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可持续投资部主任苗红女士介绍了 “非洲气候峰会”及会上提出的内罗毕宣言。宣言有三大关键点:首先,明确提议国际社会各相关方要协助非洲提升可再生能源,还设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非洲从 2022 年的56 GW可再生能源装机提升到 2030 年的 300 GW。第二,提出非洲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共同努力,希望全球的多边机构和金融机构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和创新,建立新的全球气候投融资规则,并强调发达国家应信守承诺,兑现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承诺。第三,强调私营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中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苗红主任认为,内罗毕宣言传递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就是希望全球来支持非洲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公共资金和私营资金的相互结合,来促进非洲的可再生能源和经济发展是一个关键举措。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所孙天舒女士指出,公共资金和私营资金不仅要一起用,而且要明确它们各自的定位。公共资金是用来做公共产品、塑造市场环境的,私营资金是来补充资金的缺乏。例如中国的援助就是公共资金和私营资金结合,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企业作为对外援助的分包商来到非洲,逐渐在非洲立稳脚跟,获得展示企业产品的机会,并且能够了解当地的市场,这些信息反哺给作为国有企业的总包单位以及政府机构。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负责人杨富强表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备受世界瞩目。我国在“一带一路”上征程十年,披荆斩棘,取得了丰硕成绩。非洲大陆是可再生能源发展非常广阔的天地,如何支持非洲国家的绿色发展,是我们“一带一路”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一个核心问题。我们相信,在习近平主席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发展“一带一路”的方针指引下,非洲带路发展会更加辉煌,取得更多的成就。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带路,合作,非洲可再生能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