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秋季的前沿已经向南跨过了长江沿线,华东、华南等地处于夏秋转换的状态,华南一带也降至30摄氏度以下;节后,沿海电厂日耗提升缓慢,库存仍保持在3500万吨以上高位。在港口煤价涨幅过大、长协煤稳定供应和进口煤性价比偏高的情况下,除刚需拉运外,多数电厂基本暂停对市场煤的采购,仅有部分非电刚需采购。日前,国内市场煤价已呈现回落苗头,终端以观望为主,等待跌至心理价位后再适当补库,短期大幅采购概率较小。
大秦线检修前半程,环渤海港口调入量减少,在电厂补库和非电需求联手拉动下,港口市场出现了一波上涨;但是煤价涨到1050元/吨后,市场缺乏借力上涨的新驱动,市场畏高情绪突出,现货贸易利润兑现意愿增加,煤价出现回调。本周,由于恐高和淡季因素影响下,下游采购情绪一般,市场交投氛围冷清,成交有限。由于处于用煤淡季,沿海八省电厂日耗降至176万吨,电厂补库数量有限。本周,市场情绪降温,加之长协及进口煤供应尚可,短期内市场需求释放有限,煤价上涨动力不足。
据相关文件,10月15日09:00-10月18日中午12:00期间,凡运往地为京津冀地区的车辆一律不予装煤,不准发运。周六晚上,产区拉煤车减少,部分煤矿开始降价。突如其来的变化,促使下游去库加快,但供应受阻,产地发运不畅也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拉煤车减少,产地煤价出现下跌。但需求只会迟到,不会缺席;随着浙电等部分电厂放标采购,用户掀起新一波采购高潮,促使港口煤价止跌反弹。
四季度,正值经济“收官战”,进入到关键的冲刺阶段。各省市新开工和重大项目项目集中开工,涉及制造业、基础设施、民生等多个行业领域,加快投资进度、提高投资增速。四季度,宏观预期明显好转,工业企业利润开始恢复,煤炭等原材料库存普遍不高,煤价小幅回落后,下游仍有采购意愿。此外,巴以冲突加剧,导致了石油和天然气的涨价,如果后期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不排除能源价格会出现一波涨价。综合来看,现在市场处于僵持的阶段,马上进入迎峰度冬的旺季,十月底、十一月初,部分用户需要囤煤和采购,促使煤价触底反弹,易涨难跌,具体煤价涨幅,取决于电厂的采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