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汇智聚力 推进竹缠绕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06-29 07:56:00 中国能源网   作者: 彭仕国 陈柳钦  

竹缠绕复合材料是中国原创、世界领先的一种新型生物基材料。竹缠绕复合材料具有绿色环保、节能减排、质轻高强、耐侯耐腐、使用寿命长、性价比高、应用领域广等特点,是乡村振兴造福子孙、双碳目标顺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主要发展路径之一。同时,作为一种新材料产业,在没有得到国家政府层面主导前,市场推动较为缓慢,因此,笔者呼吁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竹缠绕产业的政策性支持,并号召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和参与竹缠绕复合材料的全面发展。

一、竹缠绕为竹产业发展开辟了新渠道

苏轼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古往今来,看似单薄而纤细的竹子一直是文人墨客赞扬最多的植物。作为人类之友,竹子浑身是宝,不仅可食用、可观赏,还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竹子具有生长周期短、环境友好、比强度大、韧性好等特性,按单位质量计算抗拉强度是刚材的2.5倍左右,是一种物美价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与水泥、钢制品、塑料相比,竹材生长周期短,生长过程中可以起到对环境的固碳作用,加工简单、能耗小,使用废弃后可降解,对环境无污染。作为绿色环保的天然材料,竹材料的开发利用完全符合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的经济发展模式。竹类资源的优异属性决定了竹产业既是生态、绿色产业的同时,又是碳汇产业、循环产业,可结合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效益发展,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世界公认的集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碳汇产业。

中国素有“竹子王国”的美誉,拥有丰富的竹资源品种,悠久的竹产品生产历史以及深厚的竹文化底蕴,在竹类资源、竹林面积、竹材蓄积量、竹材产量以及竹产品对外贸易量均居世界首位。与其它产竹国相比,中国竹产业已发展到相对较高的层次,无论是竹林经营水平,还是竹资源加工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其规模和水平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国竹产业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世界做出了榜样,也带动了世界各地竹产业的发展。在全球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叶柃团队研发的竹缠绕复合材料这项材料领域的新型科技成果,更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应和国际影响力。

竹缠绕复合材料是一种以竹材为基材、以树脂为胶黏剂,采用无应力缺陷的缠绕工艺加工而成的新型生物基材料。竹缠绕复合材料充分发挥了竹材轴向拉伸强度高、弹性模量大的特点,具有质轻高强、绝缘性和耐腐蚀性好、使用寿命长、性价比高等特点。竹缠绕复合材料可替代钢材、水泥、塑料等高污染和高耗能传统材料,广泛应用于管道、管廊,乃至于高铁车厢、飞机机身、船舶和军工装备等领域。以竹缠绕复合材料制成的管道、管廊、房屋等产品,应用于城市给排水、农田灌溉、水利输送、城市管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从而替代传统管道、管廊与房屋,有效减少钢铁、水泥、塑料等高耗能产品的需求量。竹缠绕复合材料突破了人类几千年来对竹子应用的传统认知,拉开了传统竹产业革命的帷幕,展示了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生存环境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充分发挥了竹子轴向拉伸强度高的天然属性,将竹纤维的轴向拉伸强度应用至最大化,并在圆弧形或圆柱体产品结构中形成无应力缺陷分布,从而使竹缠绕复合材料达到承受压力的要求。竹缠绕复合材料是中国发明的首创新材料,完全自主创新,是真正的中国制造。竹缠绕复合材料为竹产业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途径。近年来,竹缠绕复合材料产品定位更加明确,主要产品有竹缠绕复合管、竹缠绕管廊、竹缠绕房屋、竹缠绕厕所、竹缠绕军工产品等,其中,竹缠绕复合管和竹缠绕管廊已经进入产业化推广应用阶段,其余产品已经研制成功,正在标准编制及试用阶段。目前,中国仍有1.1亿吨闲置竹资源,如果把这些闲置的竹子充分利用起来,做成1亿吨以上的竹缠绕产品,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48亿吨。竹缠绕制品是绿色环保的高性能新材料产品,对改变传统产业结构,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且应用前景广阔。在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日益成熟的条件下,未来竹缠绕产业的产值将会达到数万亿,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随着中国竹缠绕产业的加速发展,竹类资源的管理利用和技术创新更加走向世界前沿,饱含中国智慧的“竹方案”折射出绿色未来的无限可能。

二、政策创新激发竹缠绕产业活力

自2011年水利部将竹缠绕管道列为部级新技术推广目录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住建部、环境部、工信部、国家林草局、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部委及中国竹产业协会、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中国建设标准化协会等相关行业协会,打破层层上报常规,为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的培育做了大量实质性的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部委主要领导均亲自关心、支持竹缠绕复合材料的发展。竹缠绕作为中国制造的全球首创新材料,经过十六年的积累和沉淀,已经形成了从竹材原料采伐、竹材加工、技术装备制造、产品生产到工程施工运营维护、“互联网+”等全产业链的技术标准体系,累计数百项国家和国际专利的申报及授权,使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初步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竹缠绕复合材料作为国家的新兴战略产业,先后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和推广项目。2017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草局、科技部、工信部等11部委已将“竹缠绕复合材料应用与推广工程”列入国家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战略专项。2019年8月,《竹缠绕复合管》(GB/T37805-2019)国家标准正式发布,2020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中国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首个国家标准。2022年3月30日,《竹缠绕管廊》林业行业标准(LY/T 3202-2020)颁布,2020年10月1日实施。《竹缠绕复合管》国家标准和《竹缠绕管廊》林业行业标准的发布实施,有助于竹缠绕复合材料行业建立统一、客观的评测体系,推动了竹缠绕复合材料制造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发挥中国竹材资源优势,提高竹材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管道和管廊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在节能减排、固碳储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6月5日,《竹缠绕管廊工程技术规程》(T/CECS 945—2021)通过终审,被评审专家认定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于2022年4月1日起实施。2021年7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展生物质能源、生物基材料、木竹结构建筑和木竹建材等新兴产业”,将竹材创新应用列入新产业新业态加以培育。随着科技进步,中国竹材利用已突破传统,呈现出发展速度快、科技含量高和生态效用好的良好态势,在科技含量高的竹缠绕复合材料、竹重组材、竹浆造纸、竹纤维、竹醋液及竹叶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一个由资源培育到精深加工利用的新兴产业。

竹产业发展,是中国产业发展的一件大事。2021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0部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到2025年,我国竹产业总产值将突破7000亿元;到203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这是国家部委首次联合出台关于竹产业的指导性文件,在中国竹产业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意见》从构建竹产业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政策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国内竹产业创新发展。《意见》将 “创新” 写进标题,正文共有25处 “创新”,提及各类新兴产业、高新技术、新型机械装备等近30种,例如: 竹结构、竹碳汇、竹纤维复合材料、竹纤维异型材料、定向重组竹集成材、竹缠绕复合材料、竹生物质能源制品、竹木质素产品、高效节能竹材采伐机具、竹机装备专用传感器等,突出体现了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2022年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了《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将竹产业纳入“十四五”时期林草产业发展的12个重点领域之一,明确要大力发展竹产业。到202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达7000亿元。作为竹产业的新兴力量,竹缠绕产业大有可为。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指出:“促进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发展,推动在城市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示范应用”,将产业范畴和推进方法,从纬度和经度方向作出科学定性,使事物的三维空间客观地展示出来,这对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竹缠绕复合材料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竹子为基本原料、性能优异、性价比高、高效节能减排的新型生物基材料,其产业链贯穿国民经济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竹缠绕复合管、管廊分别被国家林草局和住建部成果鉴定评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在浙江、江苏、新疆、黑龙江、湖北、湖南、山东、山西等省份的供水、排水、农田灌溉、城市综合管廊等工程中推广应用。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被列入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规划中的支柱产业,对深化竹缠绕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进一步产业化、应用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9月,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支持下,中国竹产业协会编制并发布了《全国竹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明确我国竹产业发展到 2030 年实现万亿目标。

近年来,全国各地创新开展“以竹代塑”“以竹代气”“以竹代木”“以竹代钢”,发布竹产品碳足迹碳标签,大力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循环的竹制品等,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自然生态的解决方案。2022年底,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倡议,将在全球深化“以竹代塑”合作,更好发挥竹子在代替塑料产品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作用。目前,我国主要竹产品可分为竹材人造板、竹建材、竹日用品、竹工艺品、竹浆造纸、竹纤维制品、竹炭、竹醋液、竹笋加工品、竹叶提取物等10大类、上万个品种,而且这些竹产品也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运输、包装、家具、装饰、纺织、造纸、食品、医药、旅游、康养等领域,竹制品在很多领域都可以替代塑料产品。作为绿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基材料,竹子在应对全球禁塑、限塑、低碳、绿色发展领域大有可为。竹缠绕复合材料作为“中国独创、世界领先”的一种新型减排节能、降碳固碳、绿色环保的基础性材料,把竹材的应用从生活资料领域上升到生产资料领域,制成管道、管廊、房屋等产品,大面积替代钢铁、水泥、塑料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材料,把竹发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产业替代空间巨大。竹缠绕产业的社会意义有以下方面: 可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可应用于交通、市政、水利、建筑、军工及所有工程等领域;符合国家低碳环保、高质量发展的强国要求。同时,加快竹缠绕产业发展,还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近千万个岗位,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

三、多策并举推进竹缠绕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产业融合推动产业延链,促进现代竹缠绕产业园区建设。在竹资源、产品、技术和市场体系中,竹缠绕产业链经济杠杆的作用不容忽视,更需结合相关政策融合产业发展,推进龙头企业建设与产业培育规范化、规模化和智能化,进一步“建链”和“强链”,扩大产业链、提高价值链、整合供应链,以推进竹缠绕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推动竹缠绕产业联盟发展,促进各地县域之间产业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减少同质化竞争,推动项目合理布局、产业协同配套。园区作为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推动竹缠绕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和延伸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关键所在。按照“强二产、拓三产、带一产”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现代竹产业园区建设,对于做强龙头、做大规模、做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强化产业集聚,梯度培育成长型企业,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和绿色、安全的要求,以竹产业主产县为重点,继续规划建设一批面积适度、特色鲜明、三产融合、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效益显著的竹篾生产基地,在工程项目相对集中的省市及自治区建立竹缠绕产业园区。通过建立一批国家级竹缠绕产业示范园区,用于展示竹缠绕产业高新技术、发展效益,起到引领竹缠绕产业发展的作用。

坚持品牌及产品市场培育,扩大竹缠绕业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强品牌建设是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作为兼具绿色生态和低碳功能的竹缠绕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竹缠绕复合材料制品具有健康绿色、低碳环保、循环利用以及丰富文化内涵的特点,建设规模化的发展和产业链、创新链,挖掘竹缠绕复合材料制品存在巨大的潜在市场。要通过建立营销团队和互联网电商平台,打通竹缠绕产业的现代化市场交易体系平台,从传统经营向现代经营过渡。竹产区政府部门要大力培育竹缠绕产业知名品牌,支持重点竹区开展竹缠绕复合材料制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工作,大力发展“三品一标”竹产品,鼓励涉竹企业争创知名产品品牌;要发展竹缠绕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帮助并鼓励竹缠绕企业申报品牌评定工作,促进企业不断自我提升及建设,壮大竹缠绕产业链,提升竹缠绕产业链的品牌价值。竹缠绕产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新媒体等可多方联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传播形式,加大竹缠绕复合材料、竹缠绕产业、竹缠绕产品、竹缠绕企业的宣传,提高竹缠绕产品市场认知度,增强品牌传播力,形成产业影响力。

满足竹缠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一是推进竹缠绕产业装备创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竹缠绕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远大目标的确立,都要求加快机械装备的提档升级,提高竹缠绕复合材料制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的连续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先进装备是竹缠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全过程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实现,将大力推进竹缠绕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竹缠绕复合制品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和产业需求对接,做好竹缠绕项目需求与科研成果的双向推介,拓展创新成果应用领域。深入研发竹缠绕复合材料制造与应用技术,拓展竹缠绕复合材料在城市建设、水利水电、交通建设、国防建设等领域的应用。三是完善竹缠绕产业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提高竹缠绕复合材料质量和技术水平,建立健全竹缠绕产品标准体系,扩展竹缠绕产品应用领域;并针对应用领域的特征需要,提高相应的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和设计规范,推进竹缠绕产品生产技术的进步及市场规范。四是构建竹缠绕产业高端创新平台。从行业、企业等层面打造高水平竹缠绕产业创新平台,深入推进竹缠绕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建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相关部委制定发展竹缠绕产业的专项政策,进行专门规划和组织实施,因地制宜扩大其在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应用。同时,认真抓好《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落实,加强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加大竹缠绕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加快推动竹缠绕产业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五是建立国家、行业、地方的三级竹缠绕产品标准体系。以竹缠绕复合材料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依据,各省、自治区相关主管部门、相关单位及企业要根据各自的地方实际情况,及时编制竹缠绕复合材料生产、应用中的各种地方标准、施工规范、验收规则等,保证竹缠绕复合材料在全国各地的正常发展。六是强化竹缠绕产业的行业管理。建议将目前的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竹缠绕分会上升到国家一级产业管理协会,以便更好的融合政府、社会、企业资源,促使竹缠绕产业高标准有序发展。

深入挖掘竹文化,推动竹缠绕产业与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在文化价值方面,在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中,竹子常被人们赋予高风亮节、自强不息、淡泊宁静等意,代表着高尚的品格,不仅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还是“松竹梅”岁寒三友之一。发展竹产业,能有效促进我国竹文化的传承。在社会价值方面,竹林绿荫成趣,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说:“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竹子在发展生态旅游中兼具观赏造景功能、文化承载功能和旅游商品开发价值,竹子既能美化环境,又让人赏心悦目。因此,竹区政府要把竹文化和竹林生态旅游列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统筹布局,充分做好“竹缠绕产业+”文章,大力培育“竹文创+”“竹旅游+”“竹康养+”等多种业态,引导竹缠绕产业响应全域旅游的发展。依托丰富林竹资源,推动竹林康养基地、生态科普基地、自然教育基地、氧吧生态体验地等产业融合体建设,推进休闲观光、竹林康养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竹林康养新业态,围绕康养旅游主线,构建竹境养眼、竹韵养心、竹泉养颜、竹食养胃、竹疗养身、竹行养体六大竹养体系。基于现代美学和个性化诉求,充分结合竹材天然色泽、纹理、结构、气味等特征,重点开发满足人体功效学要求的竹缠绕产品,充分发挥竹材环保、柔韧性高的优势,通过打造文创产品展示园、竹缠绕博览会、竹缠绕娱乐产业园、竹缠绕情怀公园等,深入挖掘竹生态文化内涵,培育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丰富竹文化旅游资源,拓展竹资源价值链向高端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赋能竹缠绕产业振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明确要求。营商环境是有为政府促有效市场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地区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竹缠绕产业链长,遍布一、二、三产业,产业链条上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链条的运行效率,甚至会引发链条断裂。从某种程度讲,这个产业更需要政府的服务。无论是用地、用工、人才培养还是科研,都要全面梳理竹缠绕产业企业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有效服务。因此,竹缠绕产区政府要优化与改善营商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与政治环境空间,提高项目立项审批效率,提升政府服务质量,积极主动为企业做好服务,解读宣传政策,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打造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建厂,促进竹缠绕产业的繁荣发展。地方各省市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竹缠绕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竹缠绕复合材料制品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在产业引进、项目落地、土地、税收、设备购置、技能人才、管道推广应用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大力推行竹缠绕产业高质量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加大对乡村振兴竹缠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贷投入,助力解决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充分发挥农商行、农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地位,鼓励其在信贷支农方面推出更多面向中小企业或小户竹农资金需求的信贷产品,通过实施林权抵押贷款、合作社担保贷款等方式,加大对竹缠绕产业链相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多渠道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需要,加快交易体系建设,全力打造一流、高效活跃的竹缠绕产业全链交易平台和信息平台,具体包括全国性以竹缠绕为特色优势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区域性大型竹产品交易市场、竹缠绕产业数字化信息咨询平台网等,促进我国竹缠绕产业科学有序高质量发展。

(作者彭仕国系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分会理事长,陈柳钦系钦点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教授)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竹缠绕复合材料,竹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