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技术创新引领 让清洁能源“风光无限” 

2023-03-10 09:22:34 科技日报   作者: 记者 何 亮  

曾经的不毛之地正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沃土,去沙漠“种”新能源,不再是幻想。

去年年底,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建设,成为全球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开发建设的最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清洁能源被寄予厚望。如何让清洁能源建设“蹄疾步稳”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

创新储能技术 让清洁能源变得稳定

沙漠、戈壁、荒漠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拥有大片生态红线区以外的未利用土地。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也给清洁能源开发带来不小挑战。

风电、光伏有一个致命弱点:波动性强。有什么办法让可再生能源不再“听天由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给出回答——大规模储能技术。

宋海良介绍,“十三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实现了从试验示范向商业化初期发展过渡,锂离子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等技术试点示范项目纷纷落地。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国内已投运的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865万千瓦,超过2021年同期规模的2倍。但是,要实现2025年的能源结构目标,新型储能的装机需求依旧巨大。

如何化解供需矛盾,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宋海良表示,激励机制是关键。

他建议,探索建立新型储能容量补偿机制和容量市场,合理体现储能设施的装机经济效益,并鼓励各地在条件成熟时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储能产业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空间。

新型储能是颠覆性技术,一旦实现突破将会重塑产业格局。宋海良建议,要支持骨干企业开展关键装备和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加大产业化应用支持力度,尽快实现技术突破。

加快氢能开发 助交通运输低碳转型

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氢能汽车迅速“出圈”,在全球开创了大规模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先河。冬奥会结束后,千余辆氢能汽车在北京、张家口继续服务市民日常公交出行。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等目标。

但是,绿氢成本高、竞争力弱,氢能应用场景单一,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不足等问题,仍是产业发展的痛点。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庆生看来,当前,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政策扶持及市场培育阶段。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炼油分部联合五车间四催化班内操(技师)阮阳越深有同感。她在调研中发现,即便在交通领域,大部分加氢站所服务的车辆也不稳定。而且,氢能制储运加各环节及燃料电池的部分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存在国产化程度不高、对外依存度较大等问题。

如何突破?“关键在优化氢能产业链布局结构,加强核心技术自主攻关。”张庆生建议,一方面要延续氢能交通领域的支持政策并重点推动绿氢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另一方面要支持科研院所及企业探索并推动加氢站用设备、氢气储运技术、绿氢制取技术的突破和提升。

开发屋顶光伏 为乡村建筑绿色赋能

建筑光伏可谓清洁能源中被低估的“潜力股”。

根据我国城乡屋顶面积估算,仅乡村户用光伏装机总容量可达近20亿千瓦,而全国“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增建筑光伏为0.5亿千瓦以上。

“让屋顶变电站,阳光变收入,关键要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建议,调整优化光伏在农村的推广模式及方案。

当前,“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推广模式多数采用光伏发电全额上网、农户另从电网取电用电的方案。李兴钢表示,此类“收支两条线”方案,不仅未能充分利用农村灵活用电资源,还因为光伏产权和空间产权不一致带来一系列运行管理问题。

他建议,大力发展“产储调消一体化”农村屋顶光伏系统,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推广农村屋顶光伏,以此实现农户光伏产权和空间产权统一,使光伏电力成为可调可控的优质上网电源。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