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际能源网、国能能源研究院、光伏头条、储能头条主办,以“新能源 新系统 新生态”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光伏产业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该论坛吸引了政府、学界、企业界等各界代表600余人参会。此外,通过直播收看此次盛会的观众近16.9万人次。
会议期间,隆基绿能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解决方案总监杨真乐发表了题为《深入场景 走进用户隆基Hi-MO 6 引领分布式光伏开创新时代》的主旨报告。
什么是隆基的第一性原理
不久前,隆基度过了23岁生日!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隆基的表现堪称出色。它引领单晶技术变革,推动单晶重回主流的时代。如今,超过全球80%的组件使用高效PERC技术,并且该技术还有非常重要的长期的生命力;它推动双面组件的运用,如今已经成为大部分集中式电站的标配。
自2000年成立以来,隆基由一家初创公司发展成为单晶电池组件全球出货第一,单晶硅片产销全球第一,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制造企业。可以说隆基发展的每一个里程碑,都成为推动行业向前发展的关键力量。
隆基凭什么穿越周期,逆袭成为行业龙头。对此隆基创始人李振国的解释是“第一性原理”,那么什么是“第一性原理”呢?
杨真乐对此解释“第一性原理”即最基础的、最重要的、最原始的常识所在。光伏产业的第一性原理,既不是原材料价格波动,也不是硅片尺寸之争,而是不断提升发电效率。但提升发电效率不仅仅来自于实验室效率的提升,更加来自于把高效的电池技术、高效的组件技术从实验室里面推向量产、推向全球化的交付。
分布式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每一个人都能享用,每一个人都能参与是分布式光伏新时代的变革要义!隆基除了持续聚焦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更多的是关注用户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客户价值为核心的场景融合,让分布式光伏组件真正满足细分市场的差异化需求。”杨真乐指出了分布式光伏进入新时代后,市场的新变化,即“多样化”与“差异化”。
随着全球从“双碳”目标的提出到“双碳”共识的达成,再到今天超过90%以上的国家、地区和人口都奔着“双碳”目标付诸行动。今天的光伏要越来越多地走进到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每一个场所里面去。越来越多的光伏要和建筑物的顶面、立面、不同类型的构筑物、交通设施以及基础设施结合起来。
这是分布式光伏的全新时代!如何应对纷繁复杂、千人千面的分布式应用场景,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这是光伏从业者特别是面向分布式光伏的从业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建筑、不同的场所、不同的运维方式,给光伏组件产业和组件技术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杨真乐总结为四个方面:
一、外观匹配建筑。当组件越来越多地从能源材料属性转变为建筑材料属性的时候,跟建筑的紧密结合就成为光伏组件第一重要使命。
二、发电的稳定高效。分布式光伏虽然与集中式光伏应用场景不同,但产品的稳定高效依然是基础需求,只有高效发电的组件,才能真正实现以客户价值为中心。
三、使用安全可靠。分布式光伏越来越多地走进公共建筑、商业建筑、人群密集的场所以及特定安全要求的场所,在保证发电的同时,满足安全的要求成为新的挑战。
四、智能优化遮挡。分布式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地进入人群、建筑物密集场所,怎样有效地通过新的智能化手段解决遮挡问题,成为摆在当前的一个新的难点。
隆基的应对之道
为有效应对分布式光伏新时代的新要求,隆基推出了基于HPBC技术的全新产品Hi—MO 6系列组件。这是隆基一次尝试创新性应用工业消费品方式来定义光伏组件产品。
杨真乐认为隆基Hi—MO 6组件核心特征可概括为:美观、高效、可靠、智能。
1、美观
组件的美观,不是单纯的美观,而是同建筑、美学、工业制成品匹配下的美观。隆基综合当下电子消费、服装建筑领域的设计潮流,运用极简主义的美学,回归纯粹的本质,推出了黑曜石、满天星、霓虹彩三种组件外观,匹配不同的分布式光伏应用场景组件需求。
2、高效
杨真乐指出Hi—MO 6组件的高效性来自于五个方面的支撑:即效率上的提升、正面无遮挡的提升、高温衰减性能的提升、弱光照特性以及更好的衰减。隆基通过对全球所有的典型区域进行模拟计算,发现在25年的生命周期里面,整个HPBC Hi—MO 6的电池技术相比上一代产品有10%的全生命周期发电量的提升。
3、可靠
Hi—MO 6组件采用正面无栅线的设计,以全背面焊接方式,让电池片边缘应力大幅度减少,这是提升整个产品可靠性极为重要的一点。除技术上的可靠性设计之外,Hi—MO 6组件的可靠性还源于隆基端到端的交付能力,从供方来料的管控到整个生产制程过程的管控,再到成品可靠性的设计,彰显了隆基的实力。
4、智能
Hi—MO 6预制智能优化器配合智能精准分析算法,可以通过数智系统的远程实时监测分析,可实时远程优化组件串并联关系,能够提升5%-30%发电量。此外,得益于远程实时优化的能力,在组件铺设时可以,无惧朝向,“一串”到底。
最后,杨真乐总结,今天分布式千人千面,这是全新时代的开始,站在穿越周期的视角来看,这也是新的时代的起点,这个起点就是不断地深入场景、不断地走进用户、不断地的满足分布式客户分层分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