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国家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指导,由中国投资协会主办,落基山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中国投资协会零碳中国研究中心承办的“2022(第三届)国际碳中和与绿色投资大会暨零碳中国城市峰会”(以下简称“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作为中央明确“双碳”目标以来,作为每年固定在进博会期间举办的、以“碳中和”为主题的高规格配套活动,大会受到了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多个国家的支持,邀请了包括世界500强的企业高层领导以及国内外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组织的专业代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同探讨了“双碳”目标背景下零碳产业的国际合作与绿色投资机遇。本次大会由中国网++、新华云、网易新闻等7家媒体提供同步直播,超过五百万人次在线参与此次大会。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孙耀唯会长主持,他在致辞中表示,连续举办三届的国际碳中和与绿色投资大会,已成为凝聚政、产、学、研、金各界零碳相关主体成果发布和经验分享的国际性盛会,大会品牌已深入人心。希望能以大会为平台,持续向相关零碳产业注入绿色投资新动力,在多边合作框架下讲好零碳中国故事,助力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中外嘉宾致辞,聚焦零碳发展
尼尔·布什(NeilBush)——零碳技术推广应用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之一
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尼尔·布什(Neil Bush)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大会重点推动中国的“30·60”目标是非常恰当的。气候变化是人类维持地球生命所面临的最艰巨挑战之一,只有通过多边合作,我们才能实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在中美双方NGO的共同努力下,将Energy Vault公司的重力储能技术引进中国,以应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存储需求,并在江苏如东建设中国首台套项目,已成为中美企业间成功合作的经典案例,我们进一步推动更多一流的零碳技术在中国和全球应用。
马库斯·施泰根伯格(MarkusSteigenberger)——确保能源安全应该尽可能转向低碳零碳能源,进行低碳零碳发展
博众能源转型论坛联合总干事马库斯·施泰根伯格(Markus Steigenberger)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欧洲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能源危机,高能源价格对企业和家庭产生了严重影响,能源安全再次成为中国、欧洲的关注焦点。我认为重要的一点是,要确保能源安全,不应该简单地用其它进口化石燃料来进行无谓的相互替代,而应该尽可能转向低碳零碳能源,进行低碳零碳发展。中国国家发改委研究表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将带动超过140万亿元人民币投资。欧洲也做了类似的测算,需要约28万亿欧元投资,折合人民币约200万亿元。目前全球的碳中和年度投资额实际只有14万亿元人民币。所以要达到上述投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和欧盟绝对应该合作,我们对未来合作充满期待。
约翰·拉瑞尔(JohanLaurell)——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求更优的能源解决方案
瑞典国家研究院循环经济业务负责人、北欧可持续发展协会会长约翰·拉瑞尔(Johan Laurell)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大会现场聚集了众多企业家和投资人,这对切实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意义重大。世界对能源的需求仍然不断增长,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下一代,必须开始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以实现持续发展。
米切尔·斯坦利(MitchellStanley)——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将为所有人带来机会
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心主席米切尔·斯坦利(Mitchell Stanley)表示,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心坚持的理念是:要认识所有挑战本质,关键是做好基于“观察”的充分准备,然后采用可行的解决方案逐个应对这些挑战。在气候和能源挑战中“做好充分准备”,是基于数十年来高质量地探索寻求能源与环境实现平衡的全面和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次大会的深意是探索如何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并建设强大健康社会的“双重挑战”,今天世界各国自行其是的现状与全球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的需求背道而驰,从而限制了我们未来的选择。实践中,我们发现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它将为所有人带来新的机会。
石定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系统工程
原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中国投资协会专家主席石定寰表示,“双碳”目标提出两年以来,碳达峰碳中和日渐深入人心,中央制定了“1+N”的政策体系,各领域出台了实现碳达峰的规划和政策,践行“双碳”目标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是我们未来行动的指引——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通过系统工程建设,抓好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的工作,才能够实现。我们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包括可再生能源领域,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需进一步降本增效,扩大应用的领域和范围。我们必须把建立标准化体系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提出,并在更大程度上增加国际合作。总之,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项系统工程,需各方共同努力。
吴吟——能源转型的关键不在能源本身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指出,中国落实“双碳”目标的重点是能源转型,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能源转型的重点绝不仅在能源本身。在能源消费侧,能源的主要流向是工业、建筑、交通领域,要控制能源消费碳排放,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都需要面向新的能源体系进行大规模技术革新和装备改造,或使新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可以适应其它形式的零碳能源,如氢能、氨能等,同时有关领域的配套标准和政策机制也需要同步变革以相适应和支撑。因此,工业、建筑、交通等能源流向重点领域变革,才是实现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真正关键所在。国际碳中和与绿色投资大会以“引领科技新发展,开辟‘双碳’新赛道”为主题,提纲挈领地把握了国际国内能源转型和碳中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机遇,衷心希望政、产、学、研、金各界代表能以大会为契机和平台,团结协作,在多边合作框架下讲好零碳中国故事,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共同践行“双碳”目标,迈向零碳中国。
李高——共话科技赋能碳减排中国之策,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之道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引导和促进各类资金更好地响应“双碳”目标,更好地发挥金融机构、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落实“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积极开展绿色投融资工作,通过政策引导、试点示范、标准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动员和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目前形成多行业、多领域、地方和国家协作的格局。本次会议以“引领科技新发展,开辟‘双碳’新赛道”为主题,对于充分发挥科技助力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与会嘉宾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共话科技赋能碳减排的中国之策,共商应对气候变化的投融资之道,共谋绿色低碳转型的中国之路,为推动我国“双碳”目标顺利实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张永贵——着力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注入绿色投资新动力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贵致辞表示,本次大会以“引领科技新发展,开辟‘双碳’新赛道”为主题,把握世界能源转型的关键期和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着力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注入绿色投资新动力,在多边合作框架下讲好零碳中国故事,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希望通过本次大会,大家深入探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与方法,加强技术交流和投资合作,挖掘创新发展新动能,打造零碳发展新优势,进一步培育壮大我国绿色投资低碳发展的内生力量,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和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做出重大贡献。
2022“零碳中国”行动成果发布
《“零碳中国”倡议》是中国投资协会联合中国能源研究会等行业协会、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等大型央国企及相关行业的领军民营企业共100余家机构,于2020年1月11日共同发起的,在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双碳”目标后,进一步修订确定了倡议内涵——为探索、践行实现“双碳”目标,提出零碳中国的解决方案。
“零碳中国”评价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要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实现‘双碳’目标,必须有匹配的新标准体系支撑,为有关行业建设经营提供依据,也为有关部门监督管理提供准绳。”中国投资协会能投委孙耀唯会长主持发布零碳中国评价标准体系阶段性成果时表示,“在《零碳中国倡议》理念下,中国投资协会积极构建零碳中国标准体系,成立零碳中国评价标准专家委员会,正式启动了《‘零碳中国’评价标准通则》、《零碳园区评价标准指南》、《零碳工厂评价标准指南》、《零碳乡村评价标准指南》、《零碳数据中心评价标准指南》、《能源企业ESG评价标准指南》六项标准编研工作。”会上,各项标准专家组正式发出邀请,欢迎各界朋友共同支持参与有关标准制定。
《零碳中国·新型储能》蓝皮书发布
张巍——新型能源体系下新型储能将发挥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调节和支撑作用
零碳中国蓝皮书系列作为《零碳中国倡议》下的理论研究成果,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联合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针对新型储能领域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出版了《零碳中国·新型储能》蓝皮书。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巍代表编研组,在大会上作了正式发布。他指出低碳技术和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在引领全社会开启能源革命的新进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型数字技术以及相关产业,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胜负手。面对如此深刻的产业变革,金融不是旁观者,而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我们清晰认识到储能,尤其是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在未来以风电、光伏为发电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下,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将发挥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调节和支撑作用。是提升电网可靠性的核心。
2022年度十大“零碳中国”创新技术发布
技术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驱动力,“零碳中国”行动高度重视支持和推广优秀的零碳创新技术。会上,中国投资协会能投委张杰秘书长发布了2022年度十大“零碳中国”创新技术,分别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新能源云”创新技术、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新型零碳模块化重力储能”创新技术、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异质结高效电(p-HJT)”创新技术、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OceanX”漂浮式风机岛创新技术、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氨氢燃料电池发电”创新技术、通威集团“通威太阳能N型高效电池”创新技术、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虚拟电厂源荷互动”创新技术、上海林海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多维可控生物天然气”创新技术、西子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多能联储零碳能源集成”创新技术、十一科技“光伏树”创新技术。
零碳人才培养项目正式签约
实现“零碳中国”,离不开科技和创新,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会上,中国投资协会能投委与中智科技集团进行了关于零碳人才培养和体系建设的合作签约。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唯一一家以人力资源服务为核心主业的中央一级企业,中智科技集团是其全资子公司。此次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将共同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和打造全球双碳人才高地做出新贡献。
主旨演讲:零碳前沿探讨,从技术标准到应用实践
陈春霖——国家电网加强技术创新赋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国家电网上海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陈春霖发表了题为《加强技术创新赋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主旨演讲,他表示,技术创新是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保障和转型,传统化石能源和新能源结构规模、布局的有效衔接,加强技术支撑能力是关键,未来一段时间能源电力发展呈现新趋势和新特点:一是能源生产加速清洁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渐替代化石能源,成为能源供应的主体。预计2030年,中国的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将超过煤电。二是能源消费高度电气化。电动汽车、数据中心能效服务等各种新型用能方式和用户需求将大量涌现,以电为中心的终端能源替代成为主流,预计203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39%左右。三是能源配置呈现多元化,微电网、分布式能源和储能快速发展,电网发展将形成以大电网为主导,多种电网形态相融并存的格局。
马蔚华——加强零碳和ESG标准研发应用促进中国低碳转型发展
招商银行原行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影响力指导委员会委员马蔚华发表了题为《加强零碳和ESG标准研发应用促进中国低碳转型发展》的主旨演讲,他表示,标准是管理的前提,国家范围内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大部门共建标准,才能促进政策落实、资金到位,实业实效,这是全世界范围内,基于联合国主导的共同原则和基础框架。减碳是全球性的任务,世界各国在这方面也应该有共同的原则和基础框架,这样使各国的标准既能与全球接轨而且能够互认,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要建立具有全球共识但是也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标准体系,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生态平衡,这是联合国确定的人类三大目标,也能成为企业转型、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的动力。感谢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以及盟浪数据科技的共同合作,研究编制了中国首个能源企业ESG评价标准,我感觉到非常鼓舞。因为我们自己的标准应用于ESG实践,将能更全面客观地对企业ESG及“双碳”执行进行衡量,使企业在资本市场得到更公正的对待,也促进更多企业积极主动进行ESG相关工作,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郭焦锋——“双碳”目标实现途径探究:能源“可能三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郭焦锋发表了题为《“双碳”目标实现途径探究:能源“可能三角”》的主旨演讲,他表示,近年来,能源行业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是随着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能源行业需要统筹考虑能源“不可能三角”这样的核心问题。尤其是面向未来二十年、三十年的长周期,既要实现能源的绿色,还要做到经济可行,还要做到安全可靠,变“不可能三角”为“可能三角”,这是非常复杂的经济社会的复杂变革。在2006年至2020年这15年间,我们通过转变发展方式,累计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超过了600亿吨。其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效等方法实现的碳减排效果贡献率达到了90%左右。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去二十年以节能减排作为减排的重要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发展的视角来看,我们处在减污为主的末期治理阶段,将转变为以面向全球、降碳为主的源头防治并成功转变发展方式,要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
霍焱——光伏企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经理霍炎发表了题为《光伏企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实现“双碳”目标我们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30·60”目标时间短、任务重。二是要调整碳排放结构,经济转型的压力很大。三是中国整个的能源结构“多煤贫油少气”,所以能源结构转型任重道远。正是在这样大的挑战之下,我们可以看到,在实现整个碳中和未来的大势所趋当中,新能源,尤其是光伏在整个的能源供给中,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光伏是基于一种物理条件下加工,将硅加工成单晶硅以后做成硅片,转化成光伏电池,最后做成组件,源源不断地发电。我们做过测算,如果将同等质量的硅加工成光伏片,在其全生命周期中,发电总量是同等质量的煤燃烧发电的3000倍左右。而硅原料并不稀缺,适宜大规模发展。
曹德标——环保跨界新能源,绿色低碳新征程
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曹德标发表了题为《环保跨界新能源,绿色低碳新征程》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中国天楹是一家从事智慧环境服务,包括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及环保的大型国际化上市公司,环保行业本身的规模上限不大,做到200多亿元的产值就进入了头部企业。但是新能源的发展空间要大得多,我们在环保产业链有多个节点上布局了低碳、零碳甚至是负碳的业务,比如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就是负碳的业务。我们希望能通过自身作为环保行业头部企业的优势,跨界融入新能源行业,为碳减排作出更大贡献。我们正在如东建设首台套100MW重力储能项目,并积极推动在多地开展多能联储的应用项目,比如正在通辽签约合作开发风、光、氢、储、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项目。
张启应——OceanX漂浮式风机技术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张启应发表了题为《OceanX漂浮式风机技术》的主题演讲,他表示,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土壤,只有需求充分,技术才可能野蛮生长或者迭代生长。明阳不断革新的风机技术就是为“零碳”需求而生的。2007年明阳推出世界第一台抗台风风机,目前有4000多台抗台风风机在台风区域运行,海上风电有2000多台抗台风风机在运行。在中远海,漂浮式风机是我们的解决方案。我们最近推出了OceanX漂浮式风机技术,在一台风机上我们搭载两组叶片,容量全球最大,达到了16.6MW,搭载的是全球效率最高的超紧凑办直驱,效率达97%以上,双转子双向进行旋转,和单转子相比,发电效率提升4.29%。通过双转子,有效降低风轮直径,使其尾流大幅度减弱,使风电厂的尾流损失降低50%以上。
方良周——技术使能碳中和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营销官方良周发表了题为《技术使能碳中和》的主题演讲,他认为要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资本和技术是缺一不可的。其中资本必须借助市场驱动,因为政策或许可以驱动示范,但是真正驱动整个社会资本投入碳中和碳达峰绿色技术的,一定是市场对资本产生了足够的引力。我们认为未来实现碳中和有四个关键降碳路径:一是发电端的低碳化;二是用能电气化;三是用电高效化;四是能源综合化,如何利用综合能源的管理方法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应用成本是重中之重。我们将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进行创新,同时和三十年来所累积的数字技术进行结合,将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结合,创造了一种智能化相关的解决方案。
涂建军——欧洲能源危机的迷思与现实的启示
博众智合能源转型论坛中国区总裁涂建军发表了题为《欧洲能源危机的迷思与现实:对中国清洁能源转型的政策启示》的主题演讲,他总结了三点:一是在公共卫生、地缘政治、等多重危机的冲击下,中欧双方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在能源、气候等领域的双边合作。当前世界处于十字路口,中欧对双边合作的态度和选择将决定我们未来几十年国际秩序的走向。二是俄乌冲突与欧洲能源危机对中国能源转型等领域有深刻的政策启示价值。但是国内有关各方有必要摆正我们的心态。三是展望未来,为了保障中长期能源供应安全,中国在任何时间与任何国家在化石能源进口领域的过度捆绑,都需要三思而后行。
李俊峰——国际合作是前提,技术是核心,标准是通行证
最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李俊峰进行了三点总结。第一,碳中和是人类未来的发展目标,也是人类的发展方向。仅仅是中欧的合作还不够,无论如何美国要负起责任,如果美国不去负担这样一个责任而搅局的话,全球的碳中和目标无法实现。第二,我们需要技术创新,包括今天华为、明阳、隆基等公司展示的技术创新都非常重要。没有技术创新无法实现我们的“双碳”目标,包括全球的碳中和。第三,是马蔚华先生强调的的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统一的行动和意志。如果技术是碳中和的核心驱动力,标准是技术的通行证,有良好的标准,才能真正把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落到实际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