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光伏兴衰大轮回:历史正在重演?

2022-10-08 09:08:33 维科网光伏   作者: Jacky  

正可谓是:兴,则一拥而上;衰,则一哄而散。

在过去20余年的光伏产业发展历程中,这一行业发展规律变得越来越清晰。然而,这一规律似乎并没有被光伏人所重视,而历史正在重演。

跨界追光者

备受关注的新能源光伏赛道,是新时代发展的一个热点赛道,如今也是一个日益拥挤的赛道。

今年以来,在各路资本的簇拥下,光伏产业涌入了新一批的跨界者:有做房地产的,也有做建材水泥的;有做纺织服装的,也有做儿童玩具的;有做乳业的,也有做餐饮的;有做兽药的,也有生猪养殖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内新跨界进入光伏行业的国内上市公司就有27家。而自2021年至今,跨界光伏的企业总数量大约100家。

对于这一批光伏产业的“外来汉”,有的原本可能是光伏产业链某环节的供应商,进而实施关联业务延伸;而更多的则是原主营业务与光伏“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企业,抢抓市场热点领域,以期分享光伏行业发展的红利。

记得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过一句话,站在风口之上,猪都可以飞起来。意思是说,只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热点行业发展浪潮之中,“踏浪者”想不赚钱都难。

然而实际上,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一旦风云突变,无论是“光伏寒冬”还是行业产能过剩,那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到头来可能面临生存之危。

马云曾说过,“风过去后,摔死的一定都是猪”。这话虽不太好听,但是道理很浅显易懂,企业跨界确实需要慎重,再慎重。

更何况,光伏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涉足其中的投资金额动辄数亿、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项目也是屡见不鲜。如此巨额的资金砸向光伏产业,可谁又确定这些重磅资金能够“泛起几波浪花”呢?

扩产筑高门槛

一般情况下,企业如果寻求跨界发展,往往会选择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而成长性相对较高的行业。

而就光伏产业而言,企业想要跨界到光伏,除了资金上的大量投入,还需要在技术、人才、规模、品牌、供应链等方面具备相应的竞争力。

实际上,光伏产业链环节也比较多,从硅料到硅片,从电池到组件,从银浆胶膜到玻璃背板,从生产设备到逆变器等各个领域,各环节的龙头企业在技术和规模上已经形成明显的先发优势。

近几年来,随着光伏行业景气度持续升温,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主产业链多个环节已经经历了两轮产能大扩张。今年以来,在行业高景气度的背景下,光伏行业产能继续疯狂地大规模扩张。

据相关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硅料扩产规模超过200万吨,硅片、电池、组件环节的扩产总规模将近900GW。

其中,特别是头部企业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元甚至数百亿元的巨资投入扩张产能,加码一体化,这实际上也使得行业门槛也在逐年增高。

反观新进入者,本身在相关产业链环节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短板,跨界光伏后面临着在技术、人才、规模、资金等诸多方面问题,并且还需要与“老玩家”同台竞技,激烈竞争,甚至未来可能面临着“价格战”的殊死搏斗。这对于“新玩家”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行业内卷加剧

据维科网光伏统计的108家光伏上市公司的中报显示,营收排名前20的上市公司的营收之和,占这108家公司总营收的71%;而净利润排名前20的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之和,占这108家公司总净利润的82%。

不难看出,光伏行业强者愈强的格局已然成形。而随着头部企业纷纷扩产,加码一体化,光伏产业内卷化日趋严重,行业“马太效应”愈加凸显。

据行业分析预计,到2025年底,我国多晶硅的总产能将达到300万吨以上,可生产组件超过1000GW。然而据CPIA预计,在乐观情况下,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仅330GW。

这也意味着,未来三年,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规模将是全球需求的2倍左右。可以预见,我国光伏行业即将迎来一次大洗牌。

这让人不经想起十年前,正是由于光伏行业特别是组件产业火热,致使光伏企业纷纷扩产,一大批公司跨界光伏意图分享发展红利,行业产能大幅扩张。然而,伴随着欧美对华“双反”调查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市场空间被压缩,严重的产能过剩直接造成了国内光伏行业的危机。而在“光伏寒冬”里,一大批缺乏原材料供应、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被淘汰出局,留下一地鸡毛。

如今,我国光伏产业“过火”的景象,不得不让人再次想起光伏行业曾经经历过的“至暗时刻”。光伏行业的“兴衰”历史,有可能再上演一次大轮回。

冷思考

古人云,过犹不及,事缓则圆。对于光伏行业而言,无论是扩产还是跨界入局,都需要时刻保持一定的 “冷思考”。

倘若国内光伏产业过早过快地产能大扩张,甚至远远超出实际需求,则对于光伏行业整体发展极为不利,未来甚至可能带来严重的恶性竞争;而如果能够保持合理扩张和产能有序释放,维持适度地产能过剩,或将更有利于光伏行业降本提效,也更有利于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光伏产业,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