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践行绿色能源管理,推动“碳中和”工厂成功落地

2021-11-29 08:12:00 施耐德电气

中国北京,2021年11月29日——碳中和趋势下,如何瞄准碳中和发展方向,采取积极行动,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作为双碳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坚定践行者,施耐德电气秉持绿色能源管理理念,已经实现包括“碳中和工厂”在内的多个碳中和成果落地。截至今年9月,中国区已有施耐德(北京)中低压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施耐德电气北京工厂”)、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施耐德电气天津工厂”)、上海施耐德配电电器有限公司3家工厂通过“碳中和工厂”认证。

践行绿色能源管理,推动“碳中和”工厂成功落地

那么,该如何打造“碳中和工厂”?在打造“碳中和工厂”过程中,施耐德电气绿色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如何发挥作用?

解密“碳中和工厂”炼成之路

在打造“碳中和工厂”过程中,施耐德电气采取了包含部署清洁能源部署、搭建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持续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等多条实践路径。

首先,部署清洁能源。以施耐德电气北京工厂为例,工厂部署了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最大的光伏项目基地,安装在厂房楼顶的光伏板,装机容量达2400千瓦,年发电量224多万度,实现绿色能源占到全厂能源使用的30%,每年可减少2000余吨碳排放。而施耐德电气天津工厂,则通过在所有楼屋顶部安装太阳能板,实现年发电48.5万度,相当于公司年用电量的30%,每年可减少约478.5吨碳排放。

践行绿色能源管理,推动“碳中和”工厂成功落地

施耐德(北京)中低压电器有限公司

其次,搭建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是追踪产品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进行碳核查,以及获得能源使用数据的基础。可以说,缺乏一套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是很多企业减碳路上的“拦路石”。施耐德电气北京工厂通过安装数以万计的传感器,搭建数字化监控系统,实现能源数据的广泛采集、互联互通,以及各项能效指标的可视化管理,并通过大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实现各项能效指标持续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障分布式能源的高比例稳定接入及高效管理,施耐德电气北京工厂部署了施耐德电气基于绿色能源管理理念的EcoStruxure Microgrid Advisor微网管理顾问(以下简称EMA微网管理顾问)创新解决方案。EMA微网管理顾问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电价信号、历史数据、天气预报和运行时间表等信息,通过运行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能够更精准预测工厂微电网边界内的能源供需变化,并基于实际用电需求,协调光伏发电量与储能系统运作,最大程度消除电力峰谷差。通过EMA“智慧大脑”,厂区可实现从新能源发电端,到电能储存、负荷用电需求的完美平衡,极大优化能源调度,显著提高工厂新能源电力的渗透率和经济效益,真正让厂区实现了分布式能源的“产消者”。

持续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充分挖掘节能减排潜力。施耐德电气北京工厂通过节能改造和能源系统的优化,一年能节约10万度电,在过去三年内能源消耗降低了10%,单位产值能耗亦逐年降低。施耐德电气还通过持续改进包装的循环利用,进一步减少约1606吨碳排放。目前,工厂产品的包装已全部改为可回收材料。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包装也正在逐步推进放弃一次性包装,改用循环包装。

正是有了扎实的数字化基础,辅以节能潜力的不断挖掘,使得这些来自北京工厂各处、各环节的涓涓细流,最终融汇成可观的降碳成果。

最终,经过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的碳中和认证并获颁“碳中和”证书,施耐德电气北京工厂成为全国首家“碳中和”工厂,成为施耐德电气“绿色”发展之路上的又一里程碑。

以始为终,共赢“零碳”未来

在逐步推进“碳中和工厂”建设的同时,施耐德电气的更高目标是“零碳”。通过借鉴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对净零碳建筑的定义,施耐德电气定期对自身工厂开展了“零碳工厂”的审核评定。相较于碳中和工厂,施耐德电气对“零碳工厂”的要求更加严格,在可再生能源部署、能源的高效利用、能源系统的数字化监控的基础上,还要求工厂完全使用非六氟化硫(SF6-free)产品,不允许使用天然气和城市供热,同时不允许工厂建筑通过二氧化碳抵消完成能源消耗方面的碳排放归零。目前施耐德电气全球已有30家“零碳工厂”,中国14家,中国占全部30家工厂的47%。

基于自身在打造“碳中和工厂”、“零碳工厂”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积累与技术优势,施耐德电气可为企业提供定制化“零碳解决方案”。具体而言,通过帮助企业制定内部认证体系,定期开展“零碳工厂”审核评定;以数字化、电气化、自动化为基础,部署达成零碳目标的技术路径;并通过大量使用工业物联网技术,最终促进和达成净零排放,助力各行业客户应对碳中和挑战,推动中国经济绿色、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作为全球能源管理专家与可持续领域担当企业,施耐德电气将坚定践行绿色能源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在能源管理及数字化领域的技术、产品与经验优势,在写好自己的“绿色”答卷的同时,将为更多企业伙伴实现脱碳增效提供助力,携手共赢“零碳”未来。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碳中和”工厂,绿色能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