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位于四个顶端的正四面体、立体结构的甲烷分子,这就是我们俗称的天然气,而LNG(Liquified Natural Gas)则是天然气的液态形式。
天然气的纯净而低调的优雅让人着迷。当与氧气结合时,可以干净地燃烧,释放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然后消失,只留下水和二氧化碳,类似苏打水的东西。在零下161.5℃的低温时,它又会凝结成透明而闪亮的液体(LNG),仅为其原始体积的六百分之一,准备必要时再次变为气体。
相形之下,石油则是由不同链条和六边形组成的“污秽之物”,在被提炼和分类之前一无是处。煤炭的境况更糟。和石油和煤炭相比,天然气简直就是“公主”。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在释放出同等热值的情况下,燃烧天然气释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只是煤炭的一半。这使得天然气获得了化石能源界的“清洁能源”称号。
而今年以来,天然气这位“公主”着实任性了一把。据央视新闻报道,曾经价格低廉的天然气,近期一跃成为大宗商品涨价王,亚洲过去一年暴涨6倍,欧洲14个月内疯涨10倍。(央视的数据是否有误?请业界专业人士指点一二。)
清泉特地查看了一下近半年来全球天然气价格变化情况。今年2月24日,全球三大市场即北美市场(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亨利港(HH,Henry Harbor)期货合约价格)、英国市场(伦敦洲际交易所(ICE)NBP期货合约价格)和日韩市场(普氏日韩LNG现货(JKM)到岸价格,中日韩和印度等主要亚洲买家当前购买天然气和LNG现货就参照此价格)的天然气价格分别是2.885美元/MMBTU(百万英热单位,1MMBTU≈28立方米天然气)、5.782美元/MMBTU和6.275美元/MMBTU;三个月后,即5月24日,上述三种价格分别上涨至2.906美元/MMBTU、8.84美元/MMBTU和10.47美元/MMBTU;再过三个月,即8月24日,这三种价格分别涨至3.896美元/MMBTU、15.438美元/MMBTU和16.674美元/MMBTU。也就是说,短短半年时间里,北美、英国和日韩三大市场的天然气价格分别上涨35%、167%和165%。其中尤以欧洲和亚太市场的涨价为最,基本上达到半年前的三倍!
全球天然气及LNG价格为何出现“窜火箭”式上涨?
第一,是供需的问题。主要还是全球主要天然气及LNG消费需求的飙升,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天然气价格快速上涨。背后原因有二。一是上一个极寒季(2020/2021)天然气供应紧张,造成了在未来一个寒冬(2021/2022)来临之前未雨绸缪加大天然气储备的心理预期。比如,今年以来,中国显著加大了LNG进口力度,上半年的进口量同比去年增加1000万吨(约140亿方天然气)左右,这是多年未曾出现的情况。再如,欧洲也显著加大了天然气进口量,由于上一个寒冬倒逼欧洲不断释放储气库的气量,以满足取暖需要,导致储气库的“气位”持续下降,为过去五年来的较低点。加上今年四月份,在欧洲又出现了一波“倒春寒”,进一步抽空了储气库。为提升储气库的注入率,今年以来欧洲也显著加大了天然气及LNG的进口。
二是疫情得到逐步控制下全球经济经济复苏反弹带来的能源需求量显著提升。不仅仅是天然气,石油、煤炭、铁矿石等能源资源大宗商品的价格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就进入了上升通道。只是天然气价格的表现尤为突出而已。以中国为例,中国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表现堪称“一枝独秀”,对天然气及LNG的需求猛增,今年前七个月,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去年上升了24%左右,而同期国内天然气产量同比去年仅提高10%左右。这当中的缺口只能通过加大进口来解决。(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1-7月,天然气生产增速放缓。生产天然气120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7%,比2019年1—7月份增长21.2%,两年平均增长10.1%;进口天然气6896万吨,同比增长24.0%。供应总计2154亿方,同比增长16.3%。)
供给方面,出现了供给“不给力”的情况,也是推高天然气价格上升的重要原因。比如,在2018至2019年的上一个周期,全球LNG供应量每年都会增加3000~4000万吨左右;而2020年以来,疫情蔓延叠加超低的油价气价,全球一大批大型天然气及LNG项目推迟投产,这导致2020至2021这一周期的供应量只增加了1000万吨左右。
一方面是需求的急剧攀升,一方面是供给“不给力”,天然气价格不“发飙”才怪。
第二,是价格挂钩机制的问题。我们知道,全球天然气及LNG交易与贸易目前遵循两种价格机制。一种是绝大多数“长约协议”(买卖双方依据“照付不议”(Take or Pay)原则签订为期20年左右的供需协议)采用与油价挂钩的价格公式。即:气价=斜率*油价+常数。而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由年初的50美元/桶左右上升至目前的70美元/桶左右,显而易见,必然带来天然气价格的上升。另一种是现货交易价格机制,主要就是参照全球上文提到的全球三大天然气标杆价格,随行就市,这就出现了今年八月份的现货价格是去年同期好几倍的现象。比如,去年同期,日韩JKM价格大概在3美元/MMBTU左右,而现在,已经涨至16美元/MMBTU以上。
第三,是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倒逼的问题。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新冠疫情持续在境外蔓延,导致原先已经“搬”出去的一些制造业重新回流国内,带来全国发电量和用电量的显著上升。我们知道,目前国内的发电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火力发电,即煤电;二是天然气发电即气电;三是非化石能源发电,即风电、太阳能发电和水力发电。在能源转型加速和“双碳”目标倒逼形势急剧的情况下,由经济复苏和制造业回流等等因素带来的发电量增加这一块,主要靠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的增加供应,煤电由于其固有的高污染性而被严格管控。因此,在“双碳”目标形势逼人的情况下,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和从化石向非化石转型的“过渡能源”,其需求量出现飙升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目前我国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的比例尚不到5%,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难以大幅提升、煤炭发电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大幅提高天然气发电的比例就成了必由之路。当然,经济因素依然是关键,还要看这三类能源的综合利用成本而定。目前看,在不考虑碳成本(碳税)的情况下,煤炭的发电成本依然是最低的,只有天然气发电的一半左右,而非化石能源发电在一些地区已经做到“平价上网”,成本显著下降。
第四,是政策导向和碳价的问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欧盟严苛的能源和环保政策驱动下,欧洲的碳价普遍上涨,目前已达到50欧元/吨以上。如此高昂的碳价情况下,煤电和用煤成本上升,而气电的综合成本显示出其“比较优势”,从而带来气电占比的显著上升,变相对天然气的需求在持续增加。
除了上述的经济和环境方面原因,今年以来天然气价格出现暴涨,其背后有没有国际关系和能源地缘政治的因素?有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俄罗斯最近几个月有意或无意地控制对欧洲的输气量。我们知道,在俄罗斯、美国和欧洲(德国)围绕“北溪-2”天然气管线的博弈上,目前三方已达成默契,北溪-2管线建成通气在望,今年有可能实现超过100亿方的输量(设计年输量550亿方,有关北溪-2管线的分析,详见清泉此前微文:俄罗斯为何拼死也要将“北溪-2”管道修至欧洲和德国的家门口?)
实际上,在北溪-2管线即将建成通气的情况下,俄罗斯首当其冲要确保对未来这条新管线的供气量,因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相当于俄罗斯国家天然气公司)不太愿意利用现有的通往欧洲的管网系统向欧洲供气,而且特别不愿意利用过境乌克兰的管道。今年以来,Gazprom甚至“有意无意”降低了通过现有管道对欧洲和德国的输气量。
还有一个重要的能源地缘政治因素是,阿富汗战局企稳,塔利班在全面夺取政权后,下步必然要将精力转到战后重建和经济建设上来,一个相对稳定的阿富汗给外界无限遐想。比如,美国人力挺的、一推再推的TAPI(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的天然气管线项目建设是不是可以实质性开工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南亚国家的天然气消费需求即将被触发,变相进一步增加全球对天然气的需求。
最后,我们不禁要问,这一轮的天然气价格上涨还会持续多久?目前即将进入9月份,下一个冬季天然气“保供期”即将来临,这预示着天然气消费量持续攀升的心理预期不会改变,也就意味着全球天然气价格在未来至少半年内会持续上扬,不会出现掉头向下的情况。而且,在能源转型势不可挡和“双碳”目标倒逼形势逼人的情况下,天然气及LNG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社会各界对这一全球大宗商品的预期在不断增加。未来一个时期,估计全球一些大型天然气及LNG项目将加快建设和投产,天然气资产的交易将日趋活跃。
当然,天然气毕竟是一种含碳能源,长期而言,在“碳中和”不断推进、欧洲率先放弃使用化石能源等大背景下,加上后续供应增加,天然气终归要回归到供应宽松的时代,回归到反应其真实价值的价格水平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