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召开,受市政府委托,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作了《关于本市2020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2020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9.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较2015年分别下降24%左右和23%以上。2021年,全市将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突出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明确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
2020年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9.5%
《报告》提到,2020年,在各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和区域协同减排下,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9.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较2015年分别下降24%左右和23%以上,圆满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具体来说,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PM2.5年均浓度首次进入“30+”,较2015年下降超50%;7个生态涵养区及顺义区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占市域面积近80%;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浓度连续两年达标,二氧化硫(SO2)浓度连续4年保持在个位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6天,较2015年增加90天。
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25个国家考核断面中,好于Ⅲ类断面比例达68%,无劣V类断面。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超额完成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目标。
淘汰国三标准汽油车6.5万辆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40万辆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方面,《报告》介绍,坚决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定实施疏解整治促提升,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13家,拆违腾退土地约4340公顷。扎实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环境联保联治。
本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精确管控移动源,淘汰国三标准汽油车6.5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40万辆。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专项行动,53家重点企业完成深度治理,1.7万家企业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登记。精细治理扬尘污染,搭建视频监管平台,开展道路尘负荷监测,全市降尘量5.1吨/平方公里 月,同比下降12.1%。
同时,本市全面打好碧水保卫战。有效保障饮用水安全,密云水库环库视频监控“全覆盖”。实施第三个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持续开展“清管行动”,汛期入河污染物大幅减少。推进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北京段25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扎实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强化农用地分类管理,受污染耕地全部采取安全利用措施。严格建设用地风险管控,保障重大工程建设。
本市还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4.4%。加强资源节约清洁利用,煤炭消费总量降至150万吨以内。印发实施节水行动方案,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2亿立方米。深入落实“绿色办奥”理念,在低碳技术等方面实现多项创新。
今年将明确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
《报告》提出,2021年,全市将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市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突出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明确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支持绿色金融创新,推动绿色技术升级。此外,统筹推进疏解提升与协同发展。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质量建设城市副中心,积极支持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建设,做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本市将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一微克”行动,加强PM2.5和臭氧(O3)协同治理。强化“三水统筹”,提升水生态环境。聚焦预防保护和风险管控,切实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同时,有效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拓展城市绿色空间,继续开展造林绿化。研究制订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持续推进调查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