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协鑫裂变:民营电王再出发

2021-04-06 09:45:04 能见Eknower

走出阴霾的朱共山,按下协鑫集团裂变的加速键。

近日,协鑫能科与中金资本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设立一支以“碳中和”为主题的产业基金,在资本层面助推移动能源生态建设。

协鑫能科出资约51%,中金资本方面出资约20%,基金首期规模约40亿元,基金总规模不超过100亿元。在这个合作中,协鑫蜕去了强烈的制造业企业身份,多了一重轻资产商业平台的属性。

这只是协鑫裂变过程中的一个折射。而这种变化并非一日之功。

在中国近三十年的新能源发展史中,协鑫集团掌门人朱共山是个无法绕开的名字。他曾被称为“民营电王”、“中国新能源之王”和“世界硅王”。很大程度上,他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以来,一路历尽波折却绝地涅槃的见证者和践行者。

新能源产业受政策影响极大,置身其中需要高超的智慧和平衡能力。无数企业领军者在行业调整时跌落神坛。

走过至暗时刻,朱共山对“衡量一个企业家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这句话深有体会。毫无疑问,坎坷的发展经历进一步锻造了朱共山的价值观。

“必须做对市场有价值的事。”“民营企业一定要赚钱,要对得起投资者。”朱共山在接受「能见」独家专访时称。

如今,卡位移动能源,布局技术创新,完成资产减负……走过拐点的朱共山重新出发。

“新业务将超60%”

朱共山主动“破圈”,频繁出现在各种汽车行业的会议中。专访第二天,他即将赶赴苏州,参加一场以电动汽车电池标准制定为主题的会议。而平时,他也热衷于和蔚来汽车、吉利汽车、滴滴等企业互动交流。

“协鑫能科新业务将占到60%以上,现在的主业占比将不到一半。”朱共山告诉「能见」。

朱共山以这家公司作为其构筑全球移动能源服务商梦想的载体之一。这家公司也正在从能源生产主业,向绿色出行生态平台转变。

协鑫能科是协鑫集团旗下四家上市公司之一。作为清洁能源综合服务商,协鑫能科过去的主业是绿色能源运营和综合能源服务,2020年获得的净利润将超过7.76亿元,增幅超过40.15%。

在外界看来,朱共山选择的跨界时机“刚刚好”。

随着雷军宣布小米正式进军电动汽车行业,行业发展迎来了一波高潮。目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在深度转型期,这也给新入局者提供了切入轨道的大好时机。

而双碳目标则给新入局者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机会。

交通领域能耗约占全球总能耗的29%左右。如果交通领域的电能替代增加10%,将会新增1.8万亿千瓦时用电量。而2020年,中国全社会总用电量为7.5万亿千瓦时。交通领域实现用能方式的改变,必将极大地促进全社会能源结构调整。

而协鑫选择的切入点重卡领域能耗更大。商业重卡一直以来被称为“重污染大户”。

一辆90吨级重卡油耗至少相当于100辆乘用车,电动化可使每辆重卡每年减少18万升柴油消耗。此外,按照0.5元/度平均电价、5元/升油价测算,90吨级重卡每行驶1公里就能降本10元,颇具经济性。

而全国短倒运输场景的重卡100万辆如果全部实现电动化,可平均减少柴油消耗396亿升,减少1亿吨二氧化碳、126万吨氮氧化物、0.72万吨颗粒物排放。这将有力加速“碳达峰”、“碳中和”进程。

今年2月26日,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国家电投也曾宣布进军“绿电交通”。并且,其推出的换电重卡及电动工程机械设备业务规模已突破5000台,形成了以换电重卡为核心的“电能替代”生态圈。

在此背景下,朱共山的选择可谓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不仅如此,这个赛道尚属蓝海,纯电动重型卡车渗透率低于1%,发展空间巨大。新能源车充换电是一门每年市场体量近万亿的大生意。

朱共山的计划是,未来五年,先从以出租车、网约车为代表的乘用车和重卡换电业务切入,围绕动力电池与储能应用,重点布局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成渝等五大区域,聚焦换电站一体化解决方案、换电站运营及能源服务以及电池梯次利用三个核心业务领域。

可是,构建多元、智能、便捷的基础设施体系,积累初始客户,都是朱共山目前面临的挑战。

针对这些痛点,朱共山带来了解决方案:协鑫清洁能源总体装机规模超过20吉瓦,通过充换电业务与清洁能源发电协同,规模化采购等方式可以降低购电成本。

此外,协鑫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中心城市有20多座电厂,与换电目标市场高度重合,采用“集中充电,统一配送、分布换电”的模式,以离网换电作为在线换电的有益补充,提供差异化服务,可解决电力增容难问题。

不仅如此,协鑫能科积累的近万家工商业企业用户,也将是未来梯次储能的最佳用户群,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提供了应用空间。

有所为有所不为。资金上,曾受其所累的朱共山采取与资本合作的形式。协鑫能科与中金资本达成战略合作,设立了中金协鑫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

朱共山的移动能源发展蓝图将通过该基金,对移动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和充换电平台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借助新能源汽车出行平台实现向充换电平台的导流,完成充换电数据平台的建设,构建移动能源产业生态。

这是裂变,是一种典型的轻资产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协鑫集团在能源领域储备的综合能力及品牌影响力。而基于这种商业模式的资本方既可以获取投资收益,又能够占据移动能源领域投资的先发优势。

十年磨剑

其实,在裂变的,不只是协鑫能科,而是整个协鑫集团。

过去几年,在“单多晶之战”中,协鑫曾经失利。而不为外界所知的是,也正是在这段时间,朱共山在秘密打造另一枚利器——颗粒硅。

协鑫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保利协鑫推出的颗粒硅,给业界及资本带来不小的想象空间。

与传统的改良西门子法生产的多晶硅相比,颗粒硅的生产技术流程更短、后处理工序更少,投资强度下降30%,生产电耗降低约65%,项目人员需求降低30%。同时,绿豆大的颗粒硅形似球状,流动性好,更好满足复投料尺寸要求,无需破碎避免损耗和降低破碎成本,并消除破碎过程中引入杂质的风险。

该技术一旦完全成熟并大规模使用,对整个光伏行业的硅材料生产技术和产品市场,将具有双重颠覆的可能。

市场从不相信神话,客户看到了颗粒硅的价值。2020年2月2日,硅片巨头隆基股份、中环股份先后发布公告称,分别与江苏中能(江苏协鑫)、保利协鑫签署9.14万吨、35万吨硅料长单,执行时长分别为3年、5年。两个长单合计44.14万吨,如果按硅业分会公布的当前硅料价格9.06万元/吨估计,预估约为400亿元。

这备受资本市场推崇,也直接带来了保利协鑫的股价大涨10余倍,让保利协鑫成为香港资本市场一只超级大牛股。

朱共山重磅打造的利器显然不止颗粒硅一个。他带领协鑫把重心转移到新技术研发和储备上的另一个成果是钙钛矿电池。

上个月,承载这一成果的协鑫集团旗下公司协鑫光电,宣布完成新一轮过亿元融资。

这家公司专注于钙钛矿太阳能组件研发、生产,而钙钛矿又是一项具有颠覆意义的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最有前景的光电材料之一。

正因如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近几年热门的研究课题,但真正产生突破的企业较少,协鑫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晶硅光伏领域,大多数技术都是由国外完成研发后再引入中国。但钙钛矿技术是中国企业第一次从材料、设备到工艺全面实现自主研发的创举。

2017年以来,协鑫光电即开始40*60cm尺寸大面积钙钛矿光伏组件的开发和试产,该尺寸至今无人超越,并取得了15.3%的认证效率,这也是全世界首次取得钙钛矿大面积组件商业认证的,相较于学术机构的效率认证,商业认证更为苛刻和严谨。

预计在近期,协鑫光电将完成钙钛矿的量产工艺开发,届时钙钛矿光伏组件的效率将达到18%以上,成本将低于晶硅组件的70%,工作寿命将达到25年以上。

完成这轮融资后,协鑫光电将有望打造全球第一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100MW量产线,从而推动钙钛矿的商业化进展。

种种利好显示,协鑫已走入良性发展的转折点,同时走出重重危机。

3年前,“531新政”后的协鑫集团债务危机加剧。其旗下三家上市公司保利协鑫能源、协鑫新能源、协鑫集成总负债高达千亿元。

受冲击最大的是协鑫新能源。受国家新能源欠补影响,协鑫新能源现金流吃紧。截至2018年底,协鑫新能源的总负债高达514.78亿元。

此后协鑫新能源加码与央企国企合作,“轻资产”战略转型之路愈加坚实,尤其近期连续与三峡签约。

2020年,协鑫新能源出售的光伏电站接近2GW,可收回现金约68亿元,有效缩减负债规模约95亿元。春节前夕,协鑫新能源成功通过5亿美元债重组计划,将顺利降低负债,逐步解决整体债务的问题。到2020年底,其流动负债加非流动负债已经降至222.58亿元。

“现在,电站负担大大减轻。”朱共山如释重负。

如今,朱共山提出了“四个转型”:“从传统能源企业向能源科技型企业转型;从固定电力生产商向移动能源服务商转型;从生产型企业向平台化企业转型;从重资产向轻重结合转型。 ”

即便跨界,协鑫也不会进入到汽车制造行业。“永远不会。因为我知道我是谁,我只专注于能源行业。”朱共山语气斩钉截铁。

他称,协鑫集团要严控负债率,严守现金流,以利润为核心,以科技为驱动。可见,协鑫集团的发展战略已从重资产领域抽身,专注于新的商业模式、产品研发等更具创新性的业务。

而今,昔日“民营电王”重新归来。经历了商海沉浮,63岁的朱共山步子越来越稳。而面对下一个十年,他从容了许多。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协鑫集团,“碳中和”主题,产业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