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一大早,一辆辆满载玉米秸秆的车辆穿梭在安康市汉阴县蒲溪镇先锋村的村道上。以往被村民们视为“废物”的玉米秸秆,如今变身成“香饽饽”,被送往村里设立的青贮加工点。
在村青贮加工点,满载玉米秸秆的农用车队宛如长龙,3台秸秆加工机械不间歇地转动,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秸秆卸车后,被工人送进秸秆揉丝机打碎,加入发酵剂后装袋,成为牛羊的好饲料。
“我们按每吨秸秆230元的标准向农民支付劳务费,一亩玉米地一般可产出3吨玉米秆,为农民增收690元左右。”陕西睿正农林科技开发公司负责人刘建勇告诉记者,他们已青贮玉米秸秆2000余吨,除公司的养殖场自用外,还提供给周边的养殖户,同时每年可为当地农民提供700人次的务工机会。
“汉阴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将29台秸秆揉丝机免费发放到10个镇,将玉米和水稻秸秆加工成饲料,变废为宝。”汉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惠晋说,“我们积极引导农民通过种植水果玉米增加收入,通过秸秆综合利用有效避免焚烧秸秆影响大气环境。”
当前,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已成为安康农牧业循环联动发展的朝阳产业,一头牵着种植业,一头牵着养殖业。同时,安康不断探索丘陵山区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形成了“收、运、储、加、用”的综合利用产业体系,打通了秸秆燃料化、基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四化利用”的多渠道综合利用途径。目前,全市已完成饲草青贮、黄贮及草粉加工20多万吨,比直接焚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8.8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近年来,安康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汉滨、汉阴等7个县区实施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项目,提高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今年上半年,安康城乡水环境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位列全省第一和第二。今年秋季,安康市重点区和禁烧区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8.5%,帮助农民增收3588万元。(记者张斌峰通讯员梁真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