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态势看,竞争加剧后,售电公司单靠价差盈利难以生存,应更多依靠服务和创新来赢得客户。而从用户角度来看,用户需求也将多样化,综合能源服务是必然趋势。
由于电力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及辅助服务市场的协调运作机制基本还未建立,各类市场主体也存在一定的利益协调问题,因此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售电市场的进一步放开。
“到2018年,我国售电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在国网范围内,已准入的售电公司3200多家。从注册资产来看,2000万到1亿元规模的中小售电公司占比2/3。此外,非涉电行业占60%以上。全国1.8万家市场主体,售电公司有3000多家。”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洲7月9日在中电联举办的售电与综合能源服务分会成立大会上指出,经过四年发展,我国售电主体呈现多样化态势,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但记者也在会议上了解到,我国售电市场目前还存在盈利模式粗放等问题,售电公司需进一步探究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加强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综合能源服务。
综合能源服务已成大势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了《关于全面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的通知》,加之此前首批八个电力现货市场全面试运行,我国电力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张运洲认为,我国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有望提高到60%,售电市场空间巨大。“据初步判断,发电量计划原则上全部放开后,预计国内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将从目前的40%提高到60%,电量规模将达到上万亿度。”
除了电力市场化交易空间扩大,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指出,在能源互联网发展推动下,售电市场的交易主体和市场构成将更丰富,各类主体都可能发掘自身的网络接口,不同程度地参与能源、电力交易市场。“此外,由于用户端分布式能源的广泛接入,能源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能会发生角色转换,用户也可通过自身的分布式能源作为能源供应方参与售电市场。”
随着市场发展和用户多元化成为趋势,交易商品也将呈现出多样性。张运洲分析,从市场态势看,竞争加剧后,售电公司单靠价差盈利难以生存,应更多依靠服务和创新来赢得客户。而从用户角度来看,用户需求也将多样化,综合能源服务是必然趋势。
“用户在未来有机会有能力有动力进行选择时,多种定制化的消费需求必然会延伸出多样化的交易产品。”曾鸣表示。
市场机制待完善
虽然售电市场将产生更多新的模式和产品,但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据了解,由于目前大部分售电公司处于粗放发展阶段,盈利模式单一,受发电企业降电价空间的收窄,以及电网公司偏差考核压力等因素,自2018年来,大量售电公司因经营压力纷纷退市。
“我国售电市场中,有发电企业背景的售电公司最具竞争优势,因为配售电公司围绕用户深耕,局部占有一定市场份额,而社会资本背景的独立售电公司因专业性差、数量少、规模小,竞争力参差不齐。”张运洲指出,众多售电主体参与的市场格局虽然已基本形成,但因市场不充分,相关交易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曾鸣分析,首先,电力市场中需求侧响应资源的利用市场化程度不高、现有的市场效益机制较少涉及需求响应资源的交易;其次,售电主体提升用户的用电效率和综合能效的积极性不高,现有的市场交易机制比较难激励售电主体致力于提高用户能效。“由于电力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及辅助服务市场的协调运作机制基本还未建立,各类市场主体也存在一定的利益协调,因此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售电市场的进一步放开。”
售电公司竞争力待考
据了解,由于当前我国各类需求侧资源参与市场准入交易机制缺乏系统设计,仅仅开展了几个探索试点,售电公司难以开拓相应模式,需求侧资源的要求也难以充分满足,这对售电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此,张运洲建议,在盈利模式创新上,售电公司近期要着重提升开拓能力、细分客户群体服务创新能力,以及售电业务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市场开拓能力方面,要分析市场,要有专业人才,挖掘客户数据,识别目标客户群然后分类;提升服务创新能力,要细分客户群,对不同规模的客户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从提升售电业务风险管控能力角度而言,售电公司竞价决策能力要增强,科学合理分配中长期、月度、现货交易电量,预测市场价格降低决策风险,对代理的用户负荷特性、整合能力也要有深刻了解。”
而从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方面,张运洲建议,政府应加强体制机制保障,最主要的问题是破除不同能源间的体制壁垒。“从长远角度考虑,我国一定要做能反映长期成本的容量市场,以保证电力行业、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
在提高综合能源服务能力方面,华为科技有限公司董伟嗣认为,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针对不同领域的独立的供应、生产和制造的体系,建设综合的贯通的平台;其次,服务需围绕客户提供互动式的服务。“此外,综合能源服务需要强大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甚至智能化的平台来支撑综合服务能源的发展。”(本报实习记者杨晓冉)